古诗句

来往风尘共白头

诗句
来往风尘共白头
拼音
 lái wǎng fēng chén gòng bái tóu
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下平十一尤
上一句
山中旧宅无人住

「来往风尘共白头」出自:《赠殷亮》

日日河边见水流,伤春未已复悲秋。
山中旧宅无人住,来往风尘共白头

「来往风尘共白头」作者: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县)人。德宗贞元进士。曾先后出任新城县令,东阳县令,江西节度使府留后,抚州刺史,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后上表请为道士,不久病卒。他当时的诗名很大。其诗题材广泛,写过一…

「来往风尘共白头」辞典释义

◎ 来往的意思

⒈  来去,往返。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
唐 李白 《大猎赋》:“大章 按步以来往, 夸父 振策而奔走。”
明 刘基 《途中见去雁》诗:“昔与鴈同归,今来鴈北飞。殷勤祝过鴈,来往莫相违。”
杨朔 《三千里江山·不是尾》:“天空腾起更多小燕子,来往迴旋,每架后尾都拖着道白烟。”

⒉  偏指来、到。

唐 刘长卿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诗:“杖锡閒来往,无心到处禪。”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沧州 瞽者 刘君瑞,尝以弦索来往余家。”

⒊  交际往来。

《史记·吕不韦列传》:“﹝ 华阳夫人 ﹞从容言 子楚 质於 赵 者絶贤,来往者皆称誉之。”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与之语,虽不尽解,要自胸中无滞碍,以为难得,因与来往。”
《红楼梦》第一〇五回:“贾政 听了,心想:‘和 老赵 并无来往,怎么也来?’”
曹禺 《日出》第一幕:“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跟这种东西来往?”

⒋  谓重复多次。

《西游记》第二四回:“﹝ 清风 ﹞忙入人参园里,倚在树下,望上查数;颠倒来往,只得二十二个。”

⒌  犹言上下,左右,表示概数。

《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女子走到跟前,把那块石头端相了端相,见有二尺多高,径圆也不过一尺来往,约莫也有个二百四五十觔重。”
《老残游记》第十四回:“总不到顿把饭的工夫,水头就过去,总不过二尺来往水。”
郭沫若 《归去来·东平的眉目》:“《七请》本只是三千字来往的文章。”

◎ 风尘的意思

⒈  被风扬起的尘土。

汉 焦赣 《易林·坎之咸》:“风尘暝迷,不见南北,行人失路,復反其室。”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捲出辕门。”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远望 终南山,黑黝黝的。近看 渭河平原,苍苍茫茫,风尘弥漫。”

⒉  比喻战乱;戎事。参见“风尘之警”。

《后汉书·班固传下》:“设后北虏稍彊,能为风尘,方復求为交通,将何所及?”
唐 李端 《代村中老人答》诗:“京洛 风尘后,村乡烟火稀。”
王闿运 《陈夷务疏》:“臣窃观古今史籍所纪,及近岁自庚子至於庚申二十年中,每有边竟风尘之忧。”

⒊  尘世,纷扰的现实生活境界。

晋 郭璞 《游仙诗》:“高蹈风尘外,长揖谢 夷 齐。”
唐 皇甫冉 《送朱逸人》诗:“虽在风尘里, 陶潜 身自閒。”
清 王源 《刘处士墓表》:“落落摄敝衣冠,躑躅风尘中。”

⒋  宦途,官场。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驰骋风尘者,不懋建德业,务本求己。”
宋 沉遘 《五言送刘泌归建州》:“东都宦游客,风尘厌已久。”
明 唐顺之 《题东石草堂图赠黄松江》诗:“松江 太守好静者,迹在风尘心在野。”

⒌  尘事,平庸的世俗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而为执政所患,随而伺察。既以利得,必以利治,微染风尘,便乖肃正。”
唐 戴叔伦 《赠殷亮》诗:“山中旧宅无人住来往风尘共白头。”
《红楼梦》第一回:“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

⒍  谓行旅辛苦劳顿。

《艺文类聚》卷三二引 汉 秦嘉 《与妻书》:“当涉远路,趋走风尘。”
唐 方干 《送喻坦之下第还江东》诗:“风尘辞帝里,舟檝到家林。”
何其芳 《树阴下的默想》:“他更加瘦弱而我则带着风尘之色。”

⒎  高风清尘。比喻品格清正崇高。

《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天秩有礼,神监孔明。彷彿风尘,用垂颂声。”
刘良 注:“言髣髴闻其高风清尘,故此用垂颂声也。”
唐 刘得仁 《哭翰林丁侍郎》诗:“平生任公直爱弟尚风尘。”

⒏  流言蜚语。参见“风尘之言”。

《宋书·范晔传》:“以臣昔蒙 义康 接盼,又去岁羣小为臣妄生风尘,谓必嫌惧,深见劝诱。”
《宋书·刘景素传》:“故从昏者忌明,同枉者毁正,搦弦为鉤,张一作百,行坐欬嚏,皆生风尘。”
《南齐书·谢朓传》:“遂復矫构风尘,妄惑朱紫,詆贬朝政,疑閒亲贤。”

⒐  指妓女。

唐 李商隐 《杂纂》:“难容:僧道对风尘笑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彭海秋》:“娟娘 纵体入怀,哽咽而言曰:‘仙人已作良媒,君勿以风尘可弃,遂捨念此苦海人!’”

⒑  风月场。指以色相谋生的场所。

前蜀 王衍 《甘州曲》:“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沦落在风尘。”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遇一妓,本良家子,失身于风尘,才色俱妙。”
《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招亮 有一亲妹 阎越英,见为娼妓。但求 越英 脱离风尘,早得从良。”
《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见一妓女某人,本係良家,甚为可悯,弟拟拔出风尘,纳为簉室。”

◎ 共的意思

【子集下 • 八】共·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4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用切,蛩去聲。【說文】同也。从廿卄。【徐曰】廿音入,二十共也,會意。【玉篇】同也,衆也。【廣韻】皆也。【增韻】合也,公也。【禮·王制】爵人于朝,與士共之。【史記·張釋之傳】法者,所與天下共也。
【唐韻】九容切【集韻】【韻會】居容切,音恭。【前漢·王褒傳】共惟秋法,五始之要。【註】服虔曰:共,敬也。師古曰:共,讀曰恭。
姓。【氏族略】以國爲氏。
地名。【詩·大雅】侵阮徂共。【韻會】阮國之地,在河內共城。
【集韻】古勇切【正韻】居竦切,恭上聲。【前漢·百官公卿表】垂作共工,利器用。【註】應劭曰:垂,臣名也。爲共工,理百工之事。共讀曰龔。
向也。【論語】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姓。【前漢·匈奴傳】太守共友。【註】師古曰:共友,太守姓名也。共讀曰龔。
【集韻】【正韻】居用切,恭去聲。【左傳·僖四年】敢不共給。【前漢·成帝紀】無共張繇役之勞。【註】師古曰:共音居用反,謂共具張設。
【律歷志】共養三德爲善。◎按,共給,共養,有平、去二音,音別義同,故《正韻》東、送二韻共供兩存之。
【正韻】忌遇切,音具。【周禮·天官·內饔】掌共羞修膴胖骨鱐,以待共膳。【註】掌共,共當爲具。
【集韻】胡公切,音洪。共池,地名。【字彙】本作卄,象兩手合持之形。今作共。

◎ 白头的意思

⒈  犹白发。形容年老。

《战国策·韩策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 秦 韩 之交。”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意志何时,復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
宋 曾巩 《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状》:“况臣母子,各已白头,兄弟二人,皆任远地。”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八五:“白头相见 山东 路,谁惜荷衣两少年。”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六十:“骡马街 南 刘二家,白头诗客戏生涯。”

⒉  谓夫妇互相敬爱,共同生活到年老。

金 曹之谦 《变白头吟》:“奈何及末流,不知再醮羞。中路多反目,几人能白头?”

⒊  指年老的尊亲。

清 孙枝蔚 《客句容》诗之三:“妇呻女吟常满屋,音书早晚慰白头。”

⒋  清 代豪绅富户组织领导的乡勇。头裹白布,故称。

《太平天囯歌谣·破假大炮》:“乡绅、财主也有兵勇,个个头上围白布,叫白头。”

⒌  鸟名。即白头翁。参见“白头翁”。

宋 曾慥 《高斋漫录》:“禽鸟之名,多不可纪,白头称公,黄头称子,羣飞且鸣,是将鬭矣。”

总述:诗句来往风尘共白头出自《赠殷亮》。作者是唐朝诗人戴叔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