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高蹈风尘外

诗句
高蹈风尘外
拼音
 gāo dǎo fēng chén wài
平仄
平仄平平仄
韵脚
去声九泰
上一句
退为触蕃羝
下一句
长揖谢夷齐

「高蹈风尘外」出自:《游仙诗(京华游侠窟)》

【游仙诗】 京华游侠窟[1],山林隐遁栖[2] 。 朱门何足荣[3]?未若托蓬莱[4] 。 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5] 。 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6] 。 漆园有傲吏[7],莱氏有逸妻[8] 。 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蕃羝[9] 。 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10] 。

「高蹈风尘外」作者:

郭璞(277-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他好经术,博学有高才,通古文奇字,长于阴阳历算卜筮之术。西晋流亡,他随晋室南渡,是南渡之际的重要作家。他的著作很多,曾注释过《尔雅》、《方言》、《穆天子传》、《山海经》等书,辞赋是…

「高蹈风尘外」辞典释义

◎ 高蹈的意思

⒈  举足顿地。(1)远行。 《左传·哀公二十一年》:“公及 齐侯、邾子 盟于 顾。

齐 人责稽首,因歌之曰:‘ 鲁 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唯其儒书,以为二国忧。’”
杜预 注:“高蹈,犹远行也。”
孔颖达 疏:“高蹈,高举足而蹈地,故言犹远行也。”
一说暴跳貌。 《吕氏春秋·知化》“子胥 两袪高蹶而出於廷” 汉 高诱 注:“两手举衣而行。蹶,蹈也。 《传》曰‘ 鲁 人之皋,使我高蹈’,瞋怒貌,此之谓也。”
(2)喜悦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醖藉者见密而高蹈。”
詹鍈 义证:“高蹈是説高兴得举足顿地,犹之乎説手舞足蹈。”
(3)感奋貌。 《列子·汤问》:“师襄 乃抚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弹也,虽 师旷 之清角, 邹衍 之吹律,亡以加之。’”
马骏声 《端阳赫丽楼独酌》诗:“客里光阴草草过,抚心高蹈奈愁何?”

⒉  指隐居。

三国 魏 锺会 《檄蜀文》:“诚能深鉴成败,邈然高蹈,投跡 微子 之踪,措身 陈平 之轨,则福同古人,庆流来裔,百姓士民,安堵乐业。”
《梁书·止足传序》:“虽祸败危亡,陈乎耳目,而轻举高蹈,寡乎前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党祸起新朝,正士寒心,连袂高蹈。”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二章四:“有少数的个人英雄索性高蹈,讽刺‘前线主义’,而强调‘宣传不是艺术’。”

⒊  指隐士。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书》:“如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则 舜 不为高蹈也, 舜 不为真隐也。”
清 龙启瑞 《答罗生书》:“且僕非不愿为高蹈,而有恋於此也。”

⒋  崛起;特出。

唐 韩愈 《荐士》诗:“国朝盛文章, 子昂 始高蹈。”

⒌  高超;超脱。

宋 苏轼 《和寄无选长官》:“葆光既清尚,命尹亦高蹈。”
郭沫若 《纪念碑性的建国史诗之期待》:“自抗战发动以后,多数的作家执笔从戎,参加了战地服务工作,便是平常态度最高蹈的,也都把生活习惯和精神动向改变了,力求与时代配合。”

◎ 风尘的意思

⒈  被风扬起的尘土。

汉 焦赣 《易林·坎之咸》:“风尘暝迷,不见南北,行人失路,復反其室。”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捲出辕门。”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远望 终南山,黑黝黝的。近看 渭河平原,苍苍茫茫,风尘弥漫。”

⒉  比喻战乱;戎事。参见“风尘之警”。

《后汉书·班固传下》:“设后北虏稍彊,能为风尘,方復求为交通,将何所及?”
唐 李端 《代村中老人答》诗:“京洛 风尘后,村乡烟火稀。”
王闿运 《陈夷务疏》:“臣窃观古今史籍所纪,及近岁自庚子至於庚申二十年中,每有边竟风尘之忧。”

⒊  尘世,纷扰的现实生活境界。

晋 郭璞 《游仙诗》:“高蹈风尘外,长揖谢 夷 齐。”
唐 皇甫冉 《送朱逸人》诗:“虽在风尘里, 陶潜 身自閒。”
清 王源 《刘处士墓表》:“落落摄敝衣冠,躑躅风尘中。”

⒋  宦途,官场。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驰骋风尘者,不懋建德业,务本求己。”
宋 沉遘 《五言送刘泌归建州》:“东都宦游客,风尘厌已久。”
明 唐顺之 《题东石草堂图赠黄松江》诗:“松江 太守好静者,迹在风尘心在野。”

⒌  尘事,平庸的世俗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而为执政所患,随而伺察。既以利得,必以利治,微染风尘,便乖肃正。”
唐 戴叔伦 《赠殷亮》诗:“山中旧宅无人住来往风尘共白头。”
《红楼梦》第一回:“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

⒍  谓行旅辛苦劳顿。

《艺文类聚》卷三二引 汉 秦嘉 《与妻书》:“当涉远路,趋走风尘。”
唐 方干 《送喻坦之下第还江东》诗:“风尘辞帝里,舟檝到家林。”
何其芳 《树阴下的默想》:“他更加瘦弱而我则带着风尘之色。”

⒎  高风清尘。比喻品格清正崇高。

《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天秩有礼,神监孔明。彷彿风尘,用垂颂声。”
刘良 注:“言髣髴闻其高风清尘,故此用垂颂声也。”
唐 刘得仁 《哭翰林丁侍郎》诗:“平生任公直爱弟尚风尘。”

⒏  流言蜚语。参见“风尘之言”。

《宋书·范晔传》:“以臣昔蒙 义康 接盼,又去岁羣小为臣妄生风尘,谓必嫌惧,深见劝诱。”
《宋书·刘景素传》:“故从昏者忌明,同枉者毁正,搦弦为鉤,张一作百,行坐欬嚏,皆生风尘。”
《南齐书·谢朓传》:“遂復矫构风尘,妄惑朱紫,詆贬朝政,疑閒亲贤。”

⒐  指妓女。

唐 李商隐 《杂纂》:“难容:僧道对风尘笑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彭海秋》:“娟娘 纵体入怀,哽咽而言曰:‘仙人已作良媒,君勿以风尘可弃,遂捨念此苦海人!’”

⒑  风月场。指以色相谋生的场所。

前蜀 王衍 《甘州曲》:“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沦落在风尘。”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遇一妓,本良家子,失身于风尘,才色俱妙。”
《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招亮 有一亲妹 阎越英,见为娼妓。但求 越英 脱离风尘,早得从良。”
《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见一妓女某人,本係良家,甚为可悯,弟拟拔出风尘,纳为簉室。”

◎ 外的意思

【丑集下 • 夕】外·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2

〔古文〕【廣韻】【集韻】五會切【韻會】魚會切,歪去聲。內之對,表也。【易·坤卦文言】義以方外。【家人彖傳】男正位乎外。【禮·祭義】禮也者,動於外者也。【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列子·仲尼篇】遠在八荒之外。
疏斥也。【易·泰卦彖傳】內君子,而外小人。【前漢·霍光傳】盡外我家。
度外,置之也。【後漢·光武紀】暫置此兩子于度外。
方外,散人也。【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
【集韻】五活切,音杌。【黃庭經】洞視得見無內外,存嗽五牙不飢渴,神華執中六丁謁。
叶征例切,音制。【詩·魏風】十畝之外兮。叶下泄逝。【說文】外,遠也。卜尚平旦,今若夕卜,于事外矣。會意。

总述:诗句高蹈风尘外出自《游仙诗(京华游侠窟)》。作者是魏晋诗人郭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