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若负平生志

诗句
若负平生志
拼音
 ruò fù píng shēng zhì
平仄
仄仄平平仄
韵脚
去声四寘
上一句
出门搔白首
下一句
冠盖满京华

「若负平生志」的意思,全诗译文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天上浮云日日飘来飘去,远游的故人却久去不归。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夜晚我屡屡梦中见到你,可知你对我的深情厚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分别是你总是神色匆匆,总说能来相见多么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江湖上航行多险风恶浪,担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没。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出门时搔着满头的白发,悔恨辜负自己平生之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高车丽服显贵塞满京城,才华盖世你却容颜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谁能说天理公道无欺人,迟暮之年却无辜受牵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难以补偿遭受的冷落悲戚。

「若负平生志」出自:《梦李白二首》

梦李白二首
【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若负平生志」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

「若负平生志」辞典释义

◎ 若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若·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5

〔古文〕【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正韻】日灼切,音弱。【說文】若,擇菜也。
【玉篇】杜若,香草。【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
順也。【書·堯典】欽若昊天。【傳】敬順也。【詩·小雅】曾孫是若。
汝也。【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如也。【書·盤庚】若網在綱。
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語辭。【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疏】若者,不定之辭也。
【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以上,爲復子若孫。【註】若者,豫及之辭也。
若若,垂貌。【前漢·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耶。
【莊子·秋水篇】向若而歎。【註】若,海神。
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
若木。【淮南子·地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楚辭·天問】若華何光。【註】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
水名。【水經注】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
姓。【正字通】漢下邳相若章。
【廣韻】人者切,音惹。乾草也。
般若,梵語謂智慧也。【晉書·曇霍傳】霍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
【韻會】浮屠所居,西域謂之蘭若。【柳宗元文】蘭若眞公。【註】官賜額者爲寺,私造者爲招提、蘭若。
人賒切,音婼。蜀地名。【前漢·地理志】若屬南郡,春秋傳作鄀。【唐韻古音】讀汝三略,尊相若,强弱相虜。古人讀若字爲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爲汝者。《史記·項羽本紀》云:吾翁卽若翁,《漢書》云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 负的意思

【酉集中 • 貝】负·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2

【唐韻】房久切【集韻】【韻會】扶缶切,音婦。【說文】恃也。从人守貝,有所恃也。【史記·魏其武安侯傳】武安負貴而好權。
【說文】一曰受貸不償。【前漢·鄧通傳】通家尚負責數鉅萬。
【釋名】負,背也。置項背也。【玉篇】擔也。或作偩。【廣韻】荷也。【易·解卦】負且乗,致至。【詩·大雅】是任是負。【左傳·莊二十年】弛於負擔。
背也。【禮·明堂位】天子負斧,依南鄕而立。【註】負之言背也。
依也。【孟子】虎負嵎。【趙岐註】虎依嵎而怒。
失也。【戰國策】公負令秦與强齊戰。【註】負,猶失也。
老母之稱。【史記·高祖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漢書註】如淳曰:俗謂老大母爲阿負。師古曰:《列女傳》云魏曲沃負者,魏大夫如耳之母也。古語謂老母爲負耳。
敗也。【史記·丞相世家】無益於勝負之數。【孫子·攻謀篇】一勝一負。
憂也。【後漢·章帝紀】刺史二千石不爲負。【註】負,猶憂也。
愧也。【後漢·張步傳】負負無可言。【註】負,愧也。
【廣韻】背恩忘德曰負。【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類篇】違也。【史記·信陵君傳】以負於魏。【註】索隱曰:負音佩。
【唐韻正】叶房以切。【詩·小雅】螟蛉有子,果蠃負之。敎誨爾子,式穀似之。
叶房遇切。【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傍夭矯以橫出,互黝糾而搏負。下岪蔚以璀錯,上崎嶬而重注。○按負字,古音房以反。自《魯靈光殿賦》始讀爲房遇反。

◎ 平生的意思

⒈  平素;往常。

《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唐 杜甫 《梦李白》诗:“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周立波 《懒蛋牌子·去抓赵子彬》:“人人都知道, 赵子彬 平生有三好:好喝大酒,好耍大钱,好看娘们。”

⒉  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

晋 陶潜 《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説彼平生?”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

⒊  旧交;老交情。

唐 杨衡 《送郑丞之罗浮中习业》诗:“何当真府内重得款平生。”
宋 苏洵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年近五十始识阁下,倾盖晤语,便若平生。”
清 张元赓 《张氏卮言·陈友石》:“大人閲其字迹,称善,即邀至舟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⒋  一生;此生;有生以来。

《陈书·徐陵传》:“岁月如流,平生几何?晨看旅雁,心赴 江 淮 ;昏望牵牛,情驰 扬 越。”
唐 韩愈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南宫适 用尽平生气力死战。”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这可以说是 朱延年 平生第一笔生意。”

◎ 志的意思

【卯集上 • 心】志·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3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職吏切【正韻】支義切,音鋕。【說文】从心之聲。志者,心之所之也。【論語】志於道。【詩序】在心爲志。
【廣韻】意慕也。【儀禮·大射儀】不以樂志。【註】志者,意所擬度也。【禮·少儀】問卜筮曰:義歟,志歟。義則可問,志則否。【註】義,正事也。志,私意也。
準志也。【書·盤庚】若射之有志。【疏】如射之有所準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
章志也。【禮·檀弓】孔子之喪,公西赤爲志焉。子張之喪,公明儀爲志焉。【疏】故爲盛禮,以章明志識也。
本志也。【左傳·襄元年】謂之宋志。【註】言宋本志,在攻取彭城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以制六志。【註】爲禮,以制好惡喜怒哀樂六志。
記也。與誌同。或作識。【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前漢書】有十志。【師古曰】志,記也。積記其事也。【後漢·劉駿傳】博見彊志。
【集韻】昌志切。與幟通。旗也。【史記·張丞相傳】沛公以周昌爲職志。
箭鏃也。【爾雅·釋器】金鏃翦羽謂之鍭,骨鏃不翦羽謂之志。【註】鏃,今之錍箭。志,今之骨骲。
叶眞而切,音支。【楚辭·九章】昔君與我成言兮,曰黃昏以爲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旣有此他志。

总述:诗句若负平生志出自《梦李白二首》。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