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君子至止

诗句
君子至止
拼音
 jūn zǐ zhì zhǐ
平仄
平仄仄仄
韵脚
上声四纸
上一句
维水泱泱
下一句
福禄如茨

「君子至止」的意思,全诗译文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望着眼前那洛水,水势茫茫在流淌。周王来到洛水滨,福禄多如茅茨样。蔽膝闪着赤色光,六军统帅检阅忙。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鞸琫有珌。君子万年,保其家室。
望着眼前那洛水,水势茫茫在流淌。周王来到洛水滨,剑鞘饰玉真堂皇。周王将享万年福,保他家室永兴旺。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望着眼前那洛水,水势茫茫在流淌。周王来到洛水滨,福禄全聚他身上。周王将享万年福,保其国家用安康。

「君子至止」出自:《瞻彼洛矣》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鞸琫有珌。君子万年,保其家室。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君子至止」作者: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

「君子至止」辞典释义

◎ 君子的意思

⒈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

《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
高诱 注:“君子,国君。”

⒉  泛指才德出众的人。

《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汉 班固 《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羣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
宋 王安石 《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
清 方文 《石桥怀与治》诗:“昔年居南邨,卜隣近君子。”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我想世界上的人,也不能就分做两群:说这群是好,那群是坏;这群君子,那群小人。”

⒊  旧时妻对夫之称。

《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
李贤 注:“君子,谓夫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七:“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鸞。”
清 孙枝蔚 《采莲曲》之一:“妾采莲,采莲寄君子。”

⒋  指 春秋 越国 的君子军。参见“君子军”。

《国语·吴语》:“﹝ 越王 ﹞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
韦昭 注:“私卒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 吴 所谓贤良, 齐 所谓士。”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擒》:“越王 亲率兕甲十万,君子六千,直渡 太湖。”

⒌  对人的尊称。犹言先生。

《太平广记》卷四一九引 唐 李朝威 《异闻录·柳毅》:“夫人泣谓 毅 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媿戴,遂至睽别。’”
《武王伐纣平话》卷中:“姜尚 问曰:‘君子,尔何姓?’”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君子,你这等一个人,可被那厮欺负,我好是不平也。”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我姊妹出来已久,恐家慈见疑,如今要返深闺,君子,请回去罢。”

⒍  美酒。

《类说》卷四三引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觴醉人者为君子。”

⒎  竹之雅号。参见“君子竹”。

宋 苏辙 《林笋复生》诗:“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

◎ 至的意思

【未集下 • 至】至·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脂利切【正韻】支義切,音摯。【說文】飛鳥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玉篇】來也。【詩·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禮·樂記】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註】至,來也。
【玉篇】達也,由此達彼也。【書·無逸】自朝至于日中昃。【詩·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極也。【易·坤卦】至哉坤元。【註】至謂至極也。
【繫辭】易其至矣乎。【莊子·逍遙遊】故曰:至人無己。【註】至極之人。
善也。【禮·坊記】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覆之而角至。【註】至,猶善也。
大也。
【易·復卦】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註】冬至,隂之復也。夏至,陽之復也。【正字通】夏至曰日長至,是日晝漏刻五十九,夜四十一,先此漏刻尚五十八。日之長于是而極,故曰日長至,至取極至之義。呂覽十二紀:仲夏月,日長至是也。冬至亦曰日長至,是日晝漏刻四十一,夜五十九,過此晝漏卽四十二刻。日之長,於是而始,故亦曰日長至。至取來至之義。禮郊特牲曰:郊之祭,迎長日之至是也。然呂覽於仲冬則又曰日短至。黃震曰:世俗多誤冬至爲長至,不知乃短至也。據此說,短至宜爲冬至,亦謂之日長至者,陽之始長也,扶陽抑隂之義也。
至掌,蟲名。【爾雅·釋蟲】蛭蝚至掌。【亢倉子·臣道篇】至人忘情。
【集韻】【韻會】徒結切,音咥。單至,輕發貌。【列子·力命篇】墨杘單至。
【韻補】叶職日切,音窒。【詩·豳風】鸛鳴于垤,婦歎于室。灑埽穹窒,我征聿至。
叶章移切,音支。【梁武帝擬古詩】日期久不歸,鄕國曠音輝。音輝空結遲,半寢覺如至。叶上期絲。

◎ 止的意思

【辰集下 • 止】止·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唐韻】【集韻】【韻會】諸市切,音芷。【說文】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徐曰】初生根幹也。
【廣韻】停也,足也。【易·艮卦】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靜也。【禮·玉藻】口容止。【註】不妄動也。【莊子·德充符】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衆止。
已也,息也。【論語】止吾止也。【史記·酷吏傳】寇盜不爲衰止。
居也。【詩·大雅】乃慰乃止。
【商頌】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心之所安爲止。【書·益稷】安汝止。【孔傳】言當先安好惡所止。《正義》曰:止謂心之所止。《大學》云:爲人君止於仁,爲人臣止於敬,好惡所止,謂此類也。
朱子曰:止者,必至於是而不遷之謂。
留也。【論語】止子路宿。【孟子】可以止而止。
行師營曰止,暫待曰次。
凡戰而被獲曰止。【左傳·隱十一年】公與鄭人戰於狐壤,止焉。【杜註】內諱獲,故言止。
【僖十五年】輅秦伯將止之。
容止。【詩·鄘風】人而無止。【箋】止,容止。無止則無禮節也。【孝經·聖治章】容止可觀。
舉止。【齊書·張欣泰傳】欣泰著鹿皮冠衲衣。世祖曰:將家兒何敢作此舉止。
俗謂德行曰行止。【外史檮杌】鄭奕敎子《文選》。其兄曰:莫學沈、謝嘲風弄月,汙人行止。
樂器。【爾雅·釋樂】所以鼓柷謂之止。【註】止者,其椎名也。【書·益稷】合止柷敔。【鄭註】柷,狀如漆桶,中有椎,合之者,投椎於其中而撞之。
鳥集亦曰止。【詩·小雅】載飛載止。
三止,三禮也。【班固·幽通賦】嬴取威於百儀兮,姜本支乎三止。【註】謂齊之先伯夷典三禮也。
語辭。【詩·周頌】百室盈止,婦子寧止。
首止,衞地名。在陳留襄邑。【春秋·僖五年】齊侯會王世子于首止。
與趾同。【儀禮·士昏禮】皆有枕北止。【鄭註】止,足也。古文止作趾。【山海經】韓流麟身,渠股豚止。【郭註】止,足也。【前漢·郊祀歌】獲白麟,爰五止。【師古註】止,足也。時白麟足有五蹄。

总述:诗句君子至止出自《瞻彼洛矣》。作者是先秦诗人诗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