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君王城上竖降旗

诗句
君王城上竖降旗
拼音
 jūn wáng chéng shàng shù jiàng qí
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平
韵脚
上平五微、上平四支
下一句
妾在深宫那得知

「君王城上竖降旗」出自:《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君王城上竖降旗」作者:

花蕊夫人,姓徐,后蜀孟昶之妃。后被掳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

「君王城上竖降旗」辞典释义

◎ 君王的意思

⒈  古称天子或诸侯。

《诗·小雅·斯干》:“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郑玄 笺:“室家,一家之内。 宣王 将生之子,或且为诸侯,或且为天子。”
《楚辞·招魂》:“君王亲发兮惮青兕。”
王逸 注:“言 怀王 是时亲自射兽,惊青兕牛而不能制也。”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清 谭献 《<箧中词>序》:“昇元、靖康,君王为之;将相大臣, 范仲淹、辛弃疾 为之。”

⒉  诸王之尊称。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口号》:“君王迟京国,游子思乡邦。”
按,此指 临川王 刘义庆。南朝 梁 沉约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之五:“君王挺逸趣,羽斾临崇基。”

◎ 城的意思

【丑集中 • 土】城·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7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層城。【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官名。【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爲司城。【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宮名。【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書·禹貢】底柱析城。
赤城山,在會稽東南。【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墓地曰佳城。【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姓。城渾。
司城,複姓。
叶辰羊切,音常。【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 上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上·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2

〔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 竖的意思

【酉集中 • 豆】竖·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8

【唐韻】臣庾切【集韻】【韻會】上主切,音裋。【說文】豎立也。【徐曰】豆器,故爲豎立。【後漢·靈帝紀】槐樹自拔倒豎。【魏志·鍾繇傳】起偃爲豎。
【韻會】貞也。【字彙】直也。
【廣韻】童僕之未冠者。【列子·說符篇】鄰人亡羊,請楊子之豎追之。【宋書·周朗傳】婢豎無定科。
內廷之小臣也。【周禮·天官】內豎掌內外之通令,凡小事。【註】豎,未冠者之官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註】豎,左右小吏。
凡鄙者皆曰豎。【史記·留侯世家】豎儒幾敗乃公事。【晉書·阮籍傳】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姓。【左傳·昭十六年】鄭大夫豎柎。
【韻會】通作裋。【史記·秦始皇紀】寒者利裋褐。【註】一作短,一作豎。謂褐衣豎裁爲勞役之衣,短而且狹,故謂之短褐,亦曰豎褐。【荀子·大略篇】衣則豎褐不完。【註】僮豎之褐,亦短褐也。【集韻】或作。
【正韻】【字彙補】殊遇切,音樹。【通鑑】龎涓曰:遂成豎子之名。胡三省讀去聲。【集韻】籀作䝂。或作。俗作竪,非。

◎ 降旗的意思

⒈  倒下旌旗,以示投降。

《汉书·燕剌王刘旦传》:“万夫长,千夫长,三十有二帅,降旗奔师。”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昆邪王 偃其旗鼓而来降也。”
亦谓使偃旗投诚。 汉 扬雄 《长杨赋》:“横鉅海,漂 昆仑。提劒而叱之,所过麾城摲邑,下将降旗。”

⒉  把旗子降下。

⒊  表示投降的旗帜。

唐 李商隐 《咏史》:“北湖 南埭 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前蜀 花蕊夫人 《述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寧无一箇是男儿!”
宋 陈师道 《赠赵奉议》诗:“未须坚百战,当即建降旗。”

总述:诗句君王城上竖降旗出自《述国亡诗》。作者是五代诗人花蕊夫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