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粉堞清明欲下迟
- 拼音
- fěn dié qīng míng yù xià chí
- 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韵脚
- 上平四支、去声四寘
- 上一句
- 朱栏迢递因高胜
- 下一句
- 他日征还作霖雨
「粉堞清明欲下迟」出自:《送绛州卢使君》
庾公逢月要题诗。朱栏迢递因高胜,粉堞清明欲下迟。
他日征还作霖雨,不须求赛敬亭祠。
「粉堞清明欲下迟」作者: 杨巨源
「粉堞清明欲下迟」辞典释义
- ◎ 粉堞的意思
- ⒈ 用白垩涂刷的女墙。 - 引唐 骆宾王 《晚泊江镇》诗:“夜乌喧粉堞,宿雁下芦洲。”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二:“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清 赵翼 《书绵州牧刘慕陔守城事》诗:“粉堞俄成赭,尽是贼血污。”
- ◎ 清明的意思
- ⒈ 物之轻清者。亦谓清澈明朗。 - 引《荀子·解蔽》:“故人心譬如槃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鬚眉而察理矣。” 
 唐 元稹 《西县驿》诗:“去时楼上清明夜,月照楼前撩乱花。”
 宋 欧阳修 《秋声赋》:“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李大钊 《时》:“‘晨’为日之始,新鲜的朝气,清明的曙光,都随‘晨’的时光以俱至。”- ⒉ 指政治有法度,有条理。 - 引《诗·大雅·大明》:“肆伐大 商,会朝清明。” 
 毛 传:“不崇朝而天下清明。”
 《汉书·礼乐志》:“﹝ 世祖 ﹞即位三十年,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上即位之三年,朝廷清明,百揆时叙,民安其生,风俗一变。”
 清 戴名世 《芝石记》:“献者踵至,以文天下之太平;然是时天下果有道,四方皆清明乎?未见其然也。”
 夏衍 《秋瑾传》第一幕:“不把 中国 弄得强盛,不把政治弄得清明,她们怎能从这黑暗里解放出来呐?”- ⒊ 神志清晰;清察明审。 - 引《礼记·玉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 
 郑玄 注:“察於事也。”
 《淮南子·主术训》:“夫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不闇,虚心而弱志,是故羣臣辐凑竝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伏惟皇帝陛下,清明溥鬯,光耿四海。”
 郭沫若 《新华颂·鸭绿江》:“我们的理智是清明的,不会跟着狂人们一道发狂。”- ⒋ 声音清朗。 - 引《礼记·乐记》:“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 
 郑玄 注:“清明,谓人声也。”
 孔颖达 疏:“人之歌曲清洁显明以象於天也。”
 唐 羊士谔 《郡中即事》诗之一:“鼓角清明如战垒,梧桐摇落似贫居。”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八章:“但这声音已经不再那样清明尖锐了,它发出了有些破裂味的沙音。”- ⒌ 节气名。公历四月四、五或六日。我国有清明节踏青、扫墓的习俗。 - 引《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朱右曾 校释引 孔颖达 曰:“清明,谓物生清浄明洁。”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东道路诗》:“属值清明节,荣华歷和韶。”
 唐 薛逢 《君不见》诗:“清明纵便天使来,一把纸钱风树杪。”
 明 徐元 《八义记·宣子劝农》:“节届寒食清明。清明,西郊外步踏红青。”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 ⒍ 东南风。参见“清明风”。 - 引《国语·周语下》“如是,而铸之金,磨之石,繫之丝木,越之匏竹,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 三国 吴 韦昭 注:“东南曰巽,为木,为清明。” - ⒎ 金精;金神。 - 引《意林》卷四引 汉 王逸 《正部》:“山神曰螭,物精曰魅,土精曰羵羊,水精曰罔象,木精曰毕方,火精曰游光,金精曰清明。” 
 《广雅·释天》:“金神谓之清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泉溪之上,源麓之侧,有一祠,目之为 冶泉祠。按《广雅》,‘金神谓之清明’,斯地盖古冶官所在,故水取称焉。”- ⒏ 冷肃。 - 引《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味,何气使然?” 
 《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郁极乃发歌》:“木发毁折金清明,火发曛味有多少。”
 注:“金发之徵,微者为燥,甚为清明;清明,冷肃也。”
- ◎ 欲的意思
- 【辰集下 • 欠】欲·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7 - 【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正韻】余玉切,音浴。【說文】貪欲也。从欠谷聲。【徐曰】欲者,貪欲。欲之言續也。貪而不已,於文欠谷爲欲。欠者開口也。谷,欲聲。【禮·曲禮】欲不可從。【疏】心所貪愛爲欲。 又【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又物欲。【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老子·道德經】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又【增韻】愛也。【孟子】可欲之爲善。【禮·曲禮】問疾不能遺,不問其所欲。又期願之辭。【論語】我欲仁。【大學】欲明明德於天下。【文子·微明篇】心欲小,志欲大。又婉順貌。【禮·祭義】其薦之也,敬以欲。又將然也。【古銘】欲墮不墮,逢王顆。【杜甫詩】渾欲不勝簪。又與慾通。【詩·大雅】匪棘其欲。【註】與慾同。又【集韻】【韻會】兪戍切,音裕。義同。【揚雄·羽獵賦】壯士忼慨,殊鄕別趣。東西南北,騁嗜奔欲。【潘岳·西征賦】旣餐服以屬厭,泊恬靜以無欲。俱讀裕。又叶余律切,音聿。【易林】鼎足承德,嘉謀是克。爲王開庭,得心所欲。
- ◎ 下的意思
- 【子集上 • 一】下·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2 - 〔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 又【說文】底也。【玉篇】後也。又賤也。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又【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又叶胡佐切,音賀。【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
- ◎ 迟的意思
- 【酉集下 • 辵】迟·康熙筆画:18·部外筆画:11 - 〔古文〕邌【唐韻】直尼切【集韻】【韻會】尼切【正韻】知切,音墀。【說文】徐行也。【廣韻】久也,緩也。【詩·衞風】行道遲遲。【禮·玉藻】君子之容舒遲。 又【孔子閒居】無體之禮,威儀遲遲。【註】緩而不迫也。又委遲,迴遠貌。【詩·小雅】周道倭遲。又【韻會】棲遲,息也。【詩·風】可以棲遲。又姓。【書·盤庚】遲任有言。【註】古賢人。又尉遲,複姓。又【廣韻】【韻會】直利切【集韻】直吏切【正韻】直意切,音稚。【廣韻】待也。【後漢·章帝紀】朕思遲直士,側席異聞。又【趙壹傳】實望昭其懸遲。【註】懸心遲仰之。又遲明卽黎明。【前漢·高帝紀】遲明,圍宛城三匝。【註】遲,未也。天未明之頃也。【衞靑傳】遲明行二百餘里。【註】遲,待也。待天欲明也。又【正韻】欲速而以彼爲緩曰遲,使彼徐行以待亦曰遲。【荀子·修身篇】遲彼止而待我。又乃也。【史記·春申君傳】遲令韓、魏歸帝重于齊。【註】遲,猶値。値,猶乃也。【韻會】遅遟同。
总述:诗句粉堞清明欲下迟出自《送绛州卢使君》。作者是唐朝诗人杨巨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