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三十登高科
- 拼音
- sān shí dēng gāo kē
- 平仄
- 平仄平平平
- 韵脚
- 下平五歌
- 上一句
- 名系吏部籍
- 下一句
- 前涂浩难测
「三十登高科」出自:《答韩湘》
所得良自慰,不求他人识。子独访我来,致诗过相饰。
君子无浮言,此诗应亦直。但虑忧我深,鉴亦随之惑。
子在名场中,屡战还屡北。我无数子明,端坐空叹息。
昨闻过春关,名系吏部籍。三十登高科,前涂浩难测。
诗人多峭冷,如水在胸臆。岂随寻常人,五藏为酒食。
期来作酬章,危坐吟到夕。难为间其辞,益贵我纸墨。
「三十登高科」作者: 姚合
「三十登高科」辞典释义
◎ 三十的意思
⒈ 数词。十的三倍。
引《诗·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左传·宣公三年》:“成王 定鼎于 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⒉ 指三十岁。
引《穀梁传·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
南朝 梁简文帝 《戏赠丽人》诗:“自矜心所爱,三十侍中郎。”
唐 崔灝 《赠王威古》诗:“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⒊ 指三十年。
引唐 权德舆 《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
◎ 登高的意思
⒈ 升至高处。
引《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五:“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明 刘基 《旅兴》诗:“登高望四方,但见山与河。”
郁达夫 《采石矶》:“这样的念了一句,他忽然动了登高望远的心思。”⒉ 指农历九月初九日登高的风俗。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九日登高》:“汝南 桓景 随 费长房 游学累年。 长房 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 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引长房 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於此。”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九月九重阳节,古人登高的日子,我们正好有远足旅行,游览名胜。”⒊ 指农历正月初七和十五日登高的风俗。
引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綵为人,登高赋诗。”
《隋书·元胄传》:“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一:“古人登高不止重阳。 石虎 《鄴中记》:‘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会。’ 桓温 参军 张望 有《七日登高》诗, 韩退之 有《人日城南登高》诗,盖即《老子》所云‘众人熙熙,如登春臺’之意。”⒋ 锦的别名。
引晋 陆翽 《邺中记》:“锦有大登高小登高等名,工巧百数,不可胜计也。”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鄴 地登高之锦,自濯江波; 平阳 采桑之津,躬劳蚕月。”◎ 科的意思
【午集下 • 禾】科·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禾切,音窠。【說文】程也。从禾从斗。斗者,量也。【徐曰】會意。又【廣韻】條也,本也,品也。【戰國策】科條旣備。又坎也。【孟子】盈科而後進。又等也。【論語】爲力不同科。又科,斷也。【釋名】科,課也。課其不如法者,罪責之也。又取人條格曰科第。【前漢·元帝紀】詔丞相御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者,光祿歲以此科第郞從官。【註】始令丞相御史舉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見在郞及從官,又令光祿每歲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賢否也。【後漢·徐防傳】立博士十有四家,設甲乙之科。【註】歲課甲科四十人爲郞中,乙科二十人爲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又木中空也。【易·說卦】科上稿。又科頭。【史記·張儀傳】跿跔科頭。【註】謂不著兜鍪入敵。又科斗,蝦蟆子。一名活東,頭圓大而尾細。古文書形似之。又科雉,獸名。【劉向·說苑】楚莊王獵於雲夢,射科雉。又地名。【水經注】汳水,又東逕科城北。又【廣韻】苦臥切,音課。滋生也。【正字通】植禾本也。
总述:诗句三十登高科出自《答韩湘》。作者是唐朝诗人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