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安寝北堂上

诗句
安寝北堂上
拼音
 ān qǐn běi táng shàng
平仄
平仄仄平仄
韵脚
上声二十二养、去声二十三漾
下一句
明月入我牖

「安寝北堂上」出自:《拟明月何皎皎(安寝北堂上)》

【拟明月何皎皎】 安寝北堂上[1],明月入我牖[2] 。 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3] 。 凉风绕曲房[4],寒蝉鸣高柳。 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5] 。 游宦会无成[6],离思难常守[7] 。

「安寝北堂上」作者: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东吴的大世族地主家庭,祖父陆逊是吴国的丞相,父陆抗是吴国大司马。吴亡之后,他与弟弟陆云到洛阳,以文章为当时士大夫所推重。晋惠帝太安二年(三○三),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顒起兵讨伐长…

「安寝北堂上」辞典释义

◎ 安寝的意思

⒈  安睡。

语出《诗·小雅·斯干》:“下筦上簟,乃安斯寝,乃寝乃兴,乃占我梦。”
汉 扬雄 《上书谏勿许单于朝》:“故北狄不服,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
晋 陆机 《拟明月何皎皎》诗:“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唐 李景亮 《李章武传》:“自食饮毕,安寝。至二更许,灯在床之东南,忽尔稍暗,如此再三。”
《红楼梦》第四九回:“贾母 非常喜欢,不命往园中住,晚上跟着 贾母 一处安寝。”
昆曲《十五贯》第五场:“大人安寝已久,不便通报。”

◎ 北的意思

【子集下 • 匕】北·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3

〔古文〕【唐韻】博墨切【集韻】【韻會】必墨切【正韻】必勒切,綳入聲。【說文】乖也。从二人相背。【徐曰】乖者,相背違也。【史記·魯仲連傳】士無反北之心。【玉篇】方名。【史記·天官書】北方水,太隂之精,主冬,曰壬癸。【前漢·律歷志】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于下,于時爲冬。
【廣韻】奔也。【史記·管仲傳】吾三戰三北。
【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音背。【集韻】違也。【正韻】分異也。【書·舜典】分北三苗。【註】分其頑梗,使背離也。

◎ 堂上的意思

⒈  殿堂上;正厅上。

《仪礼·聘礼》:“堂上八豆,设于户西西陈。”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府吏得闻之,堂上啟阿母。”
唐 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庙成,大祭。过客 李仪,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庙门即死。”
《红楼梦》第七一回:“贾母 高兴,又今日都是自己族中子侄辈,只便妆出来堂上受礼。”

⒉  指父母。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夙缘已尽,别君去矣,君归为我谢堂上。”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甲申而后,堂上健存,柴车屡徵,忍耻一出。”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堂上春秋高矣,妾死,君宜早归。”

⒊  指官署长官。

《红楼梦》第九四回:“贾政 正要下班,因堂上发下两省城工估销册子,立刻要查核,一时不能回家。”
《老残游记》第十六回:“又听堂上喝道:‘你还不招吗?不招我又要动刑了!’”
亦称“堂上官”。 《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喜得堂上官是个有主意的人……因此反加周全。”

⒋  神名。

《史记·封禅书》:“其 梁 巫,祠天、地、 天社、天水、房中、堂上 之属。”

总述:诗句安寝北堂上出自《拟明月何皎皎(安寝北堂上)》。作者是魏晋诗人陆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