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明月入我牖

诗句
明月入我牖
拼音
 míng yuè rù wǒ yǒu
平仄
平仄仄仄仄
韵脚
上声二十五有
上一句
安寝北堂上
下一句
照之有余晖

「明月入我牖」出自:《拟明月何皎皎(安寝北堂上)》

【拟明月何皎皎】 安寝北堂上[1],明月入我牖[2] 。 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3] 。 凉风绕曲房[4],寒蝉鸣高柳。 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5] 。 游宦会无成[6],离思难常守[7] 。

「明月入我牖」作者: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东吴的大世族地主家庭,祖父陆逊是吴国的丞相,父陆抗是吴国大司马。吴亡之后,他与弟弟陆云到洛阳,以文章为当时士大夫所推重。晋惠帝太安二年(三○三),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顒起兵讨伐长…

「明月入我牖」辞典释义

◎ 明月的意思

⒈  光明的月亮。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刘大白 《丁宁·黄昏》:“这秘密的黄昏,一霎时吞了斜阳,又一霎时吞了明月。”

⒉  指明珠。

《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璐。”
王逸 注:“言己背被明月之珠。”
唐 李商隐 《利州江潭作》诗:“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
冯浩 笺注:“明月,珠也。”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捐明月於污瀆兮,余又何憾乎今之世。”

⒊  喻泪珠。

唐 孟郊 《连州吟》之三:“开缄白云断明月堕衣襟。”

⒋  下一个月。

《左传·昭公七年》:“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良止 以抚之。”
明 杨慎 《升庵经说·春秋左传·明月》:“齐 燕 平之月, 公孙段 卒,国人愈惧;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古书传及俗称谓曰明年、明日则有之矣,明月仅见此耳。”

◎ 入的意思

【子集下 • 入】入·康熙筆画:2·部外筆画:0

【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任入聲。【說文】內也。【玉篇】進也。【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檀弓】孟獻子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
【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
【廣韻】納也,得也。
【增韻】沒也。
【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
【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

◎ 我的意思

【卯集中 • 戈】我·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3

〔古文〕【唐韻】五可切【集韻】【韻會】語可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
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
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
【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
【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
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 牖的意思

【巳集中 • 片】牖·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11

【唐韻】與久切【集韻】【韻會】以九切,音酉。【說文】穿壁以木爲交䆫也。从片戸甫。譚長以爲甫上日也。非戸也。牖所以見日。【廣韻】向也。【易·坎卦】納約自牖。【詩·召南】宗室牖下
【詩·大雅】天之牖民。【傳】牖,道也。【疏】牖與誘通故以爲導也。
地名。【史記·陳平世家】陽武戸牖鄕人也。
與羑通。【前漢·景十三王傳】文王拘于牖里。

总述:诗句明月入我牖出自《拟明月何皎皎(安寝北堂上)》。作者是魏晋诗人陆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