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自怜黄阁知音在
- 拼音
- zì lián huáng gé zhī yīn zài
- 平仄
- 仄平平仄平平仄
- 韵脚
- 上声十贿、去声十一队
- 上一句
- 岳阳云树待行春
- 下一句
- 不厌彤幨出守频
「自怜黄阁知音在」出自:《送张员外出牧岳州》
岳阳云树待行春。自怜黄阁知音在,不厌彤幨出守频。
应笑冯唐衰且拙,世情相见白头新。
「自怜黄阁知音在」作者: 钱起
「自怜黄阁知音在」辞典释义
◎ 自怜的意思
⒈ 亦作“自怜”。自伤;自我怜惜。见“自怜”。
引汉 王褒 《九怀·通路》:“阴忧兮感余,惆悵兮自怜。”
晋 束晳 《贫家赋》:“行乞贷而无处,退顾影以自怜。”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镜中不相识,捫心徒自怜。”
唐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宋 欧阳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怜霜鬢惜年华。”
鲁迅 《南腔北调集·学生和玉佛》:“惊扰詎云妄?奔逃只自怜。”◎ 黄阁的意思
⒈ 亦作“黄閤”。 汉 代丞相、太尉和 汉 以后的三公官署避用朱门,厅门涂黄色,以区别于天子。
引汉 卫宏 《汉旧仪》卷上:“﹝丞相﹞听事阁曰黄阁。”
《宋书·礼志二》:“三公黄閤,前史无其义……三公之与天子,礼秩相亚,故黄其閤,以示谦不敢斥天子,盖是 汉 来制也。”
后因以黄阁指宰相官署。 唐 韩翃 《奉送王相公赴幽州巡边》诗:“黄阁开帷幄,丹墀侍冕旒。”
元 耶律楚材 《为子铸作诗三十韵》:“我祖建四节,功烈光黄閤。”⒉ 唐 时门下省亦称黄阁。
引唐 杜甫 《奉赠严八阁老》诗:“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旧史《严武传》迁给事中,时年三十二。给事中属门下省, 开元 曰黄门省,故云‘黄閤’。”⒊ 借指宰相。
引唐 钱起 《送张员外出牧岳州》诗:“自怜黄阁知音在,不厌彤幨出守频。”
宋 司马光 《和始平公郡斋偶书》:“赤松 雅意思轻举,黄阁群心望復还。”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辨冤》:“説甚么黄阁经纶肃万方。”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补遗:“陈桂林 文恭 宏谋,黄阁雍容。”◎ 知音的意思
⒈ 通晓音律。
引《礼记·乐记》:“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於礼矣。”
《太平御览》卷五八一引 汉 桓谭 《新论》:“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为知音。”
宋 周邦彦 《意难忘》词:“知音见説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 周郎。”
《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僖宗皇帝,妙选天下知音女子,入宫供奉。”⒉ 《列子·汤问》载:伯牙 善鼓琴, 钟子期 善听琴。 伯牙 琴音志在高山, 子期 说“峩峩兮若 泰山”;琴音意在流水, 子期 说“洋洋兮若 江 河”。 伯牙 所念, 锺子期 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引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伯牙 絶絃於 钟期,仲尼 覆醢於 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明 唐顺之 《谢病赠别高参政》诗:“逝将归旧林,復此别知音。”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 弯弯绕 ﹞可见到‘知音’了,哪还肯白白地放过去呢?”⒊ 指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南唐 李中 《吉水县依韵酬华松秀才见寄》:“诗情冷淡知音少,独喜江皋得见君。”
鲁迅 《集外集拾遗·文艺的大众化》:“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在的意思
【丑集中 • 土】在·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又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又存也。【論語】父母在。又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又姓。晉汝南太守在育。又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又昨代切,音載。義同。又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又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爲理。从土从才。本作,今作在。【正字通】在,本昨代切,舊本泥韻書先才上聲訓居,次轉去聲訓所,不知所卽居,非上聲者訓居,去聲者訓所也。○按在有上去二聲。字書韻書皆然。《禮韻》原許通押,《字彙》分訓,似泥。《正字通》不从上轉去,亦非。
总述:诗句自怜黄阁知音在出自《送张员外出牧岳州》。作者是唐朝诗人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