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万里中原烽火北

诗句
万里中原烽火北
拼音
 wàn lǐ zhōng yuán fēng huǒ běi
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
入声二沃、入声八黠、入声十三职、去声十一队
上一句
淡烟衰草有无中
下一句
一尊浊酒戍楼东

「万里中原烽火北」的意思,全诗译文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远处淡烟笼着衰草,秋色在若有若无之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出自:《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万里中原烽火北」作者: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万里中原烽火北」辞典释义

◎ 万里的意思

⒈  形容极远。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玺书既至,河西咸惊,以为天子明见万里之外,网罗张立之情。」
《儒林外史·第三八回》:「他这万里长途,自然盘费也难。我这里拿拾两银子,少卿,你去送与他,不必说是我的。」

◎ 中原的意思

⒈  原野之中。

《诗·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郑玄 笺:“中原,原中也。”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
《三国志·魏志·郭嘉传》:“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
鲁迅 《无题》诗:“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⒉  地区名。广义指整个 黄河 流域,狭义指今 河南 一带。

《国语·晋语三》:“耻大国之士於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虽微 秦国,天下孰弗患?”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当奬帅三军,北定中原。”
《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
李善 注:“中原,谓 洛阳 也。”
宋 陆游 《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反正我是南国的女人,不懂中原的礼节的。”

⒊  泛称 中国。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况今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絶,则不得不律之以公法。”

◎ 烽火的意思

⒈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史记·周本纪》:“有寇至,则举烽火。”
《史记·廉颇蔺相如传》:“日击数牛饗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閒谍,厚遇战士。”
《三国志·魏志·陈泰传》:“遂进军 高城岭,潜行,夜至 狄道 东南高山上,多举烽火,鸣鼓角。”
《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因要取 褒姒 一笑,向 驪山 之上,把与诸侯为号的烽火烧起来。”

⒉  指战争、战乱。

唐 杜甫 《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清史稿·张煌言传》:“十一年,又自 吴淞 入 江,逼 镇江,登 金山 望祭 明太祖 陵。烽火达 江寧,俄,退次 崇明。”
杨朔 《蓬莱仙境》:“再往后,我离开家乡,一连多少年烽火遍地,又接不到家乡的音信,不知道 婀娜 姐姐的命运究竟怎样了。”

◎ 北的意思

【子集下 • 匕】北·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3

〔古文〕【唐韻】博墨切【集韻】【韻會】必墨切【正韻】必勒切,綳入聲。【說文】乖也。从二人相背。【徐曰】乖者,相背違也。【史記·魯仲連傳】士無反北之心。【玉篇】方名。【史記·天官書】北方水,太隂之精,主冬,曰壬癸。【前漢·律歷志】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于下,于時爲冬。
【廣韻】奔也。【史記·管仲傳】吾三戰三北。
【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音背。【集韻】違也。【正韻】分異也。【書·舜典】分北三苗。【註】分其頑梗,使背離也。

总述:诗句万里中原烽火北出自《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作者是清朝诗人张孝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