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混一车书弃金玉

诗句
混一车书弃金玉
拼音
 hùn yī chē shū qì jīn yù
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
入声二沃
上一句
愿驱众庶戴君王

「混一车书弃金玉」出自:《黄河二首》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混一车书弃金玉」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

「混一车书弃金玉」辞典释义

◎ 混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混·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唐韻】【正韻】胡本切【集韻】【韻會】戸袞切,音倱。【說文】豐流也。一曰雜流。或作渾。
混沌,元氣未分也。【老子·道德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集韻】胡昆切,音䰟。人名。漢有屬國公孫昆邪,或作混。
【集韻】【韻會】【正韻】公渾切,音昆。混夷,西戎名。或作緄。通作昆。【詩·大雅】混夷駾矣。
同崑。【周禮註】混淪,卽崑崙。
【集韻】【韻會】【正韻】古本切,音袞。與滾同。大水流貌。【孟子】原泉混混。

◎ 一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一·康熙筆画:1·部外筆画:0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 车的意思

【酉集下 • 車】车·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0

〔古文〕【廣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斤於切,音居。【廣韻】車,輅也。【古史考】黃帝作車,引重致遠。少昊時加牛,禹時奚仲爲車正,加馬。【書·舜典】車服以庸。【易·大有】大車以載。【論語疏】大車,牛車,平地載任之車也。小車,駟馬車、田車、兵車、乘車也。
山車,自然之車也。【禮·禮運】山出器車。【疏】謂其政太平,山車垂鉤,不揉治而自員曲也。
巾車,官名。【周禮·春官】巾車,掌公車之政令。【註】巾,猶衣也。巾車,車官之長,車皆有衣以爲飾,故名。
公車,署名。【後漢·光武紀】詔公卿、司隸、州牧,舉賢良方正各一人,遣詣公車。【註】公車令一人,掌殿司馬門。天下上書及徵召,皆總領之。公車所在,因以名焉。
揭車,香草名。【屈原·離騷】畦留夷與揭車。【註】留夷、揭車,皆香草也。
覆車,網名。【爾雅·釋器】罦,覆車也。【註】今之翻車,有兩轅,中施罥以捕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昌遮切,音硨。【說文】輿輪總名。
牙車,牙所載也。【左傳·僖五年】輔車相依。【註】輔,頰輔。車,牙車。【疏】車,牙下骨之名也。或又謂之頷車。輔爲外表,車爲內骨,故云相依。
姓。漢丞相田千秋,以年老,得乘小車出入省中,時人謂之車丞相。其子孫因以爲氏。
子車,複姓。【詩·秦風】子車仲行。
叶倉何切,音磋。【程曉·伏日詩】平生三伏日,道路無行車。閉門避暑臥,出入不相過。
。hōng,衆車聲。

◎ 书的意思

【辰集上 • 曰】书·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6

【廣韻】傷魚切【集韻】【韻會】【正韻】商居切,音舒。【說文】作,著也。从聿从者。隷省作書。【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註】書契,所以決斷萬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註】書,六書之品。
【地官·保氏】乃敎之六藝,五曰六書。【註】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許愼·說文序】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
書有六體。【前漢·藝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隷書、繆篆、蟲書。
【說文】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隷書。
【尙書序疏】諸經史因物立名,物有本形,形從事著,聖賢闡敎,事顯於言,言愜羣心,書而示法,旣書有法,因號曰書。故百氏六經總曰書也。【史記·禮書註】書者,五經六籍總名也。【釋名】書,庶也。紀庶物也。
【詩·小雅】畏此書。【傳】書,戒命也。【疏】古者無紙,有事書之於,故曰書。
【周禮·天官·司書註】主計會之簿書。
【左傳·昭六年】鄭人鑄書。【註】鑄書於鼎。
【左傳·昭六年】叔向使詒子產書。○按卽書牘也。
【前漢·董仲舒傳】對亡應書者。【註】書,謂詔書也。
官名。【前漢·成帝紀】初置尙書,員五人。
【百官公卿表】中書謁者。

◎ 弃的意思

【寅集下 • 廾】弃·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4

【說文】古文棄字。【左傳·襄四年】是弃也。【史記·周本紀】周后稷名弃,其母姜原欲弃之,因名曰弃。餘詳木部八畫。
(棄)〔古文〕弃【唐韻】詰利切【韻會】磬致切【正韻】去冀切,音器。【說文】捐也。【爾雅·釋言】忘也。【詩·周南】不我遐棄。【禮·冠禮·祝辭】棄爾幼志,順爾成德。
(棄)

◎ 金玉的意思

⒈  黄金与珠玉。珍宝的通称。

《左传·襄公五年》:“无藏金玉,无重器备。”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
唐 杜甫 《黄河》诗之二:“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⒉  比喻珍贵和美好。

《诗·小雅·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是以古书虽质朴,而俗儒谓之堕於天也。今文虽金玉,而常人同之於瓦砾也。”
唐 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玉娇梨》第八回:“白公 説道:‘昨承佳句见投,真是字字金玉,玩之不忍释手。’”

总述:诗句混一车书弃金玉出自《黄河二首》。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