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孤云出北山

诗句
孤云出北山
拼音
 gū yún chū běi shān
平仄
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上平十五删
上一句
团团明月阴
下一句
宿鸟惊东林

「孤云出北山」出自:《效古(岁暮怀感伤)》

【效古】 岁暮怀感伤,中夕弄清琴[1] 。 庚庚曙风急,团团明月阴[2] 。 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3] 。 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4] 。 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5] 。

「孤云出北山」作者:

江淹(444-505)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人。年少孤贫,曾仰慕司马相如和梁鸿的为人,不搞章句之学而喜好文章。历仕宋齐梁三朝,做过镇军参军、郡丞、光禄大夫等官职,封醴陵侯。江淹早有文名,但到晚年才思减退,时人谓之「才尽」。江淹诗…

「孤云出北山」辞典释义

◎ 孤云的意思

⒈  单独飘浮的云片。

唐 李白 《独坐敬亭山》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唐 杜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诗:“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诗之二:“勌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 长安。”
明 范受益 王錂 《寻亲记·相逢》:“思亲回首望孤云,回首望孤云。”

⒉  比喻贫寒或客居的人。

《文选·陶潜<咏贫士>》:“万族各有託,孤云独无依。”
李善 注:“孤云,喻贫士也。”
宋 范仲淹 《送徐登山人》诗:“今日江南行,孤云无繫程。”

◎ 出的意思

【子集下 • 凵】出·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3

【唐韻】赤律切【集韻】【韻會】【正韻】尺律切,春入聲。【說文】進也。【廣韻】見也,遠也。【增韻】出入也,吐也,寫也。
生也。【爾雅·釋訓】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左傳·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註】秦康公,晉之甥也。
【周禮·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註】出謂越獄逃亡也。
【增韻】斥也。【正韻】亦作黜絀。
【唐韻】【集韻】【韻會】尺類切【正韻】蚩瑞切,推去聲。自中而外也。
【正韻】凡物自出,則入聲。非自出而出之,則去聲。然亦有互用者。
叶尺僞切,吹去聲。【詩·小雅】匪舌是出,維躬是瘁。
叶敕律切,音黜。【馬融·圍棋賦】熒惑窘乏兮無令詐出,深念遠慮兮勝乃可必。
【韻補】叶側劣切,音茁。【曹植·卞后誄】詳惟聖善,岐嶷秀出。德配姜嫄,不忝先哲。
叶赤知切,音侈。【穆天子傳·西王母謠】白雲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閒之。
叶赤至切,音熾。【楚辭·九章】竊快在其中心兮,揚厥憑而不竢。芳與澤其雜糅兮,羌芳華自中出。【靈樞經】男內女外,堅拒勿出。謹守勿內,是謂得氣。

◎ 北山的意思

⒈  泛指北面的山。

《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臺,北山有莱。”
唐 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⒉  山名。即 北邙山。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北。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 北山,使公卿皆从。”
杜预 注:“北山,洛 北芒 也。”
《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命驾登 北山,延佇望城郭。”
刘良 注:“谓登 北邙 望 晋 都。”

⒊  山名。即 钟山,又名 紫金山。在今 江苏 南京市 东。

《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 吕向 题解:“钟山 在都北。其先 周彦伦 隐於此山,后应詔出为 海盐县 令。今欲却过此山, 孔生 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故云‘北山移文’。”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有道寧徵 管,无才却荐 嵇。北山 休誚让, 东观 岂攀躋。”

总述:诗句孤云出北山出自《效古(岁暮怀感伤)》。作者是南北朝诗人江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