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言采其薇

诗句
言采其薇
拼音
 yán cǎi qí wēi
平仄
平仄平平
韵脚
上平五微
上一句
陟彼南山
下一句
未见君子

「言采其薇」的意思,全诗译文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听那蝈蝈蠷蠷叫,看那蚱蜢蹦蹦跳。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心忧愁又焦躁。如果我已见着他,如果我已偎着他,我的心中愁全消。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登上高高南山头,采摘鲜嫩蕨菜叶。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心忧思真凄切。如果我已见着他,如果我已偎着他,我的心中多喜悦。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登上高高南山顶,采摘鲜嫩薇菜苗。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很悲伤真烦恼。如果我已见着他,如果我已偎着他,我的心中块垒消。

「言采其薇」出自:《草虫(喓喓草虫)》

【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1]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2]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3]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言采其薇」作者: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

「言采其薇」辞典释义

◎ 言的意思

【酉集上 • 言】言·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語軒切【集韻】【韻會】魚軒切,平聲。【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周禮·大司樂註】發端曰言,答述曰語。【釋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易·乾卦】庸言之信。【書·湯誓】朕不食言。【傳】言已出而反吞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八糾萬民,七曰造言之。【註】譌言惑衆也。【論語】寢不言。【註】自言曰言。【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
辭章也。【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禮·曲禮】士載言。【註】言,謂會同要盟之辭。
一句爲一言。【左傳·定四年】趙子曰:夫子語我九言。【論語】一言以蔽之。
一字爲一言。【戰國策】臣請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魚。【前漢·東方朔傳】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
猶議也。【屈原·離騷】初旣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號令也。【周語】有不祀則修言。
助語辭。【易·師卦】田有禽利執言。【註】語辭也。
【爾雅·釋詁】言,我也。【詩·周南】言告師氏。【傳】言,我也。師,女師也。
【博雅】問也。【周禮·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車象人。【註】言問其不如法度者。
【廣雅】從也。
【釋名】委也。
言言,高大貌。【詩·大雅】崇墉言言。【註】高大也。
簫名。【爾雅·釋樂】大簫謂之言。【註】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韻會】或作䇾。
官名。【書·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傳】納言,喉舌之官。【唐書·高祖紀】攺納言爲侍中。
幘名。【後漢·輿服志】幘者,賾也。尚書賾收,方三寸,名曰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
地名。【詩·國風】出宿于干,飮餞于言。【傳】適衞所經之地也。
山名。【隋書·地理志】郉州內丘縣有千言山。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州、縣名。【宋史·劉翊傳】有言州。【魏書·地形志】有萬言縣。
人言,砒石別名。【本草綱目】砒出信州,故隱信字爲人言。
姓。【潛夫論】桓叔之後有言氏,韓後姬姓也。
複姓。【潛夫論】魯之公族有子言氏。
【正韻】夷然切,音延。義同。
【集韻】牛堰切,音。訟也。
【集韻】【正韻】魚巾切,音銀。和敬貌。【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註】言言,與誾誾同,意氣和悅貌。【集韻】亦作訢。
叶眞韻。【韓愈·孔戣墓銘】白而長身,寡笑與言,其尚類也,莫之與倫。
叶五剛切,音昂。【詩·商頌】鬷假無言。叶上羹平,下爭彊。羹音郞,平音旁,爭音章。
叶五姦切,音顏。【古詩】四座且莫諠,願聽歌一言。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
叶魚戰切,音彥。【楊修·節遊賦】迴旋詳觀,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載笑載言。【說文】本作。从口,䇂聲。䇂,辠也,犯法也。【釋名】言之爲䇂也,寓戒也。鄭樵曰:言从舌从。,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

◎ 采的意思

【酉集下 • 釆】采·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0

【唐韻】倉宰切【集韻】【韻會】此宰切,音採。【說文】捋取也。【詩·周南】采采卷耳。【朱註】采采,非一采也。
擇也。【禮·昏義】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釋文】采,擇也。【疏】納采者,謂采擇之禮。【史記·秦始皇紀】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班固·西都賦】奚斯魯頌,同見采於孔氏。
采色。【書·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史記·項羽紀】吾令人望其氣,皆爲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物采。【左傳·隱五年】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疏】取鳥獸之材以章明物色,采飾謂之爲物。【文六年】分之采物。【疏】采物,謂采章物也。
【魯語】天子大采朝日,少采夕月。【註】大采,袞職也。少采,黼衣也。
【左思·蜀都賦】符采彪炳。【註】符采,玉橫文也。
事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使獲燿日月之末光絕炎,以展采錯事。【註】采,官也。展其官職,設厝其事業者也。
官也。【書·堯典】帝曰:疇咨若予采。【傳】采,事也。馬云:官也。【禮·明堂位】九采之國。【疏】各掌當州諸侯之事。
采地。【禮·禮運】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前漢·地理志】大夫韓武子食采於韓原。
飾也。【前漢·嚴助傳】樂失而淫,禮失而采。【註】如淳曰:采,飾也。師古曰:采者,文過其實。
墓地。【揚子·方言】冢,秦晉之閒謂之墳,或謂之采。【註】古者卿大夫有采地,死葬之,因名。
風采。【前漢·霍光金日磾傳】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左思·魏都賦】極風采之異觀。
【詩·秦風】蒹葭采采。【傳】采采,猶萋萋,盛也。
【詩·曹風】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傳】采采,衆多也。【朱註】采采,華飾也。【謝靈運·緩歌行】采采彤雲浮。
幣也。【史記·周本紀】召公奭贊采。【註】正義曰:采,幣也。
詩篇名。【禮·玉藻】趨以《采齊》,行以《肆夏》。
姓。【風俗通】漢度遼將軍采皓。
地名。【左傳·僖八年】晉里克帥師,敗狄于采桑。【註】平陽北屈縣西南有采桑津。
玉名。【司馬相如·上林賦】晁采、琬琰,和氏出焉。【註】晁采,玉名。
木名。【史記·秦始皇紀】堯舜采椽不刮。【註】索隱曰:采,木名。卽今之櫟木也。
草名。【博雅】采,䆃采也。
【韻會】【正韻】倉代切,音菜。臣食邑。【周禮·天官·八則註】公卿大夫采邑。音菜。【孟子·元士受地視子男註】所受采地之制。音菜。【前漢·食貨志註】采,官也。因官食地,故曰采地。
與菜同。【周禮·春官·大胥】春入學,舍采合舞。【註】舍采,謂舞者皆持芬香之采。鄭康成曰:舍卽釋也,采讀爲菜。始入學,必舍菜,禮先師也。菜,蘋、蘩之屬。
【五音集韻】子苟切,音走。採取也。

◎ 其的意思

【子集下 • 八】其·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6

〔古文〕丌亓【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碁。【韻會】指物之辭。【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詩·大雅】其在于今。
助語辭。【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詩·周南】灼灼其華。【玉篇】辭也。
姓。【韻會】漢陽阿侯其石。
【唐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姬。【韻會】語辭。【書·微子】若之何其。【詩·小雅】夜如何其。
人名。【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留高陽人也。【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
山名。【前漢·武帝紀】四月,幸不其。【註】其音基,山名。【廣韻】在琅邪。
地名。【韻會】祝其,卽夾谷也。
【集韻】【韻會】居吏切。【正韻】吉器切,音寄。【韻會】語已辭。【詩·檜風】彼其之子。通作記。【禮·表記】引《詩》彼記之子。
通已。【左傳·襄二十七年】引《詩》彼己之子。
【韻會】或作忌。【詩·鄭風】叔善射忌。

◎ 薇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薇·康熙筆画:19·部外筆画:13

【唐韻】【集韻】【正韻】無非切,音微。【玉篇】菜也。【說文】似藿菜之微者也。【詩·召南】言采其薇。【儀禮·公食大夫禮】鉶芼:牛藿、羊苦、豕薇皆有滑。
白薇,藥名。
蘼蕪,一名薇蕪。【張衡·南都賦】薇蕪蓀萇。
花名。【拾遺記】元熙元年,詔民閒園囿皆植紫薇,以爲壓勝。【唐書·百官志】中書知制浩,開元號紫薇省。
薔薇,見薔字註。
【唐韻】武悲切,音眉。【爾雅·釋草】薇垂水。【註】生於水邊。
薇銜,藥名。【集韻】或作。

总述:诗句言采其薇出自《草虫(喓喓草虫)》。作者是先秦诗人诗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