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冠盖声华羡昔贤
- 拼音
- guān gài shēng huá xiàn xī xián
- 平仄
- 平仄平平仄仄平
- 韵脚
- 下平一先
- 上一句
- 文章政事追先达
- 下一句
- 尊酒与君称寿毕
「冠盖声华羡昔贤」出自:《赠浙西李相公》
长庚烈烈独遥天,盛世应知降谪仙。月里昔曾分兔药,
人间今喜得椿年。文章政事追先达,冠盖声华羡昔贤。
尊酒与君称寿毕,春风入醉绮罗筵。
人间今喜得椿年。文章政事追先达,冠盖声华羡昔贤。
尊酒与君称寿毕,春风入醉绮罗筵。
「冠盖声华羡昔贤」作者: 牟融
「冠盖声华羡昔贤」辞典释义
◎ 冠盖的意思
⒈ 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冠,礼帽;盖,车盖。
引《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 使者冠盖相属於 魏。”
南朝 梁 沉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自顾虽悴薄,冠盖曜城隅。”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书剑 洛阳 城,决峥嶸一朝冠盖 长安 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女奴数辈,捧一丽人出,僕从煊赫,冠盖甚都。”⒉ 指仕宦,贵官。
引汉 班固 《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顦顇。”
《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絶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叶楚伧 《陶然亭》诗:“疮痍满 京 洛,冠盖自翩翩。”⒊ 特指使者。
引《后汉书·章帝纪》:“吾詔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韵》:“开夷逾 汉武,平叛跨 周宣。冠盖通穷域,车书过古埏。”
陈毅 《感事》诗:“国庆十五周,万国冠盖来。”⒋ 犹冠族。官宦之家。
引《后汉书·酷吏传·阳球》:“阳球 字 方正,渔阳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盖。”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顾其言语清楚,宛有冠盖风仪,遂于宾榻中,选士嫁之。”⒌ 象帽子样盖着。
引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 声的意思
【丑集中 • 士】声·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4
【字彙】同。【正字通】俗聲字。
(聲)〔古文〕殸【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又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又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又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又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又【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又姓。又【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华的意思
【申集上 • 艸】华·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古文〕䔢【唐韻】戸花切【集韻】胡瓜切,音划。【書·舜典】重華協于帝。【傳】華謂文德。
又【禮·檀弓】華而睆。【疏】凡繪畫,五色必有光華,故曰華畫也。又【廣韻】草盛也。又粉也。【曹植·洛神賦】鉛華弗御。又髮白也。【後漢·陳蕃傳】蹇諤之操,華首彌固。又華林,園名。【魏志】芳林園卽今華林園。又地名。【戰國策】說趙王于華屋之下。【史記·秦本紀註】華陽,地名。【吳志·孫皓傳】皓舉大衆出華里。又【水經注】河水東南徑華池。又華表。【古今註】堯設誹謗木,今之華表。又星名。【晉書·天文志】大帝九星曰華蓋。又【韻會】胡化切,音話。【書·禹貢】至于太華。【爾雅·釋山】華山,爲西嶽。又姓。【潛夫論】華氏子,姓也。【通志·氏族略】宋戴公子者,食采于華,因氏焉。又【司馬相如·上林賦】華楓枰櫨。【註】華皮可以爲索。又【集韻】呼瓜切,音譁。【禮·曲禮】爲國君者華之。【註】華,中裂之,不四拆也。【爾雅·釋木】瓜曰華之。又與花同。【爾雅·釋草】華,荂也。【揚子·方言】齊楚之閒或謂之華,或謂之荂。【佩觿集】華有戸瓜,呼瓜二翻,俗別爲花。又【韻補】呼戈切。【邊讓·章華賦】體迅輕鴻,榮曜春華。進如浮雲,退如激波。又胡戈切。【徐鍇·說文繫傳】華,本音和,故今人謂華表爲和表。【棗據詩】矯足登雲閣,相伴步九華。徙倚憑高山,仰攀桂樹柯。又【詩·本音】灼灼其華。【註】音敷。【考】《詩》如常棣之華,顏如舜華,維常之華,叶車韻。隰有荷華,叶下都韻。黍稷方華,叶下途韻,凡七見,皆讀敷。又【唐韻古音】亦音敷。郭璞曰:江東謂華爲敷。陸德明曰:古讀華如敷,不獨江東也。漢光武曰: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必得隂麗華。又【韻會】苦蛙切【正韻】枯瓜切,音誇。不正也。或作蕐。詳䓙字註。䓙又作。◎ 羡的意思
【未集中 • 羊】羡·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6
【佩觿】以脂切。江夏地。與羨異。【前漢·地理志】江夏郡沙羨。【註】晉灼曰:音夷。
(羨)【廣韻】【集韻】【正韻】似面切,音䢭。【說文】貪欲也。从㳄,从羑省。【詩·大雅】無然歆羨。【註】無是貪羨。又【廣韻】餘也。【詩·小雅】四方有羨。【傳】羨,餘也。【箋】四方之人,盡有饒餘。【史記·貨殖傳】時有奇羨。【註】奇羨,謂時有餘衍也。又【周禮·春官·典瑞】壁羨以起度。【註】鄭司農云:羨,長也。又【史記·司馬相如傳】功羨於五帝。【註】羨,溢也。又【廣韻】人姓。【史記·秦始皇紀】入海求羨門高誓。【註】羨門,古仙人。又【集韻】【類篇】【韻會】延面切,音衍。【韻會】以淺切,音演。義同。又【集韻】夷然切,音延。埏或作羨。墓道也。【史記·衞世家】共伯入,釐侯羨自殺。【註】索隱日,羨音延,墓道。【集韻】俗作㵪,非是。◎ 昔的意思
【辰集上 • 日】昔·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惜。【說文】作㫺。乾肉也。从殘肉,日以晞之。與俎同意。【類篇】隷作昔。【五經文字】後人以爲古昔字。【易•說卦】昔者,聖人之作《易》也。【疏】據今而稱上世,謂之昔者也。【詩•商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禮•曲禮】必則古昔稱先王。
又【詩•陳風】誰昔然矣。【傳】昔,久也。【疏】昔是久遠之事。又【禮•檀弓】予疇昔之夜。【註】猶前也。又【博雅】昔,夜也。【左傳•哀四年】爲一昔之期。【莊子•天運篇】則通昔不寐矣。又姓。【廣韻】漢有烏傷令昔登。又【集韻】倉各切,音錯。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註】昔讀爲交錯之錯,謂牛角觕理錯也。又【韻補】叶息約切。【左思•詠史詩】當其未遇時,憂在塡溝壑。英雄有迍邅,由來自古昔。◎ 贤的意思
【酉集中 • 貝】贤·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8
〔古文〕臤贒【廣韻】【正韻】戸田切【集韻】【韻會】戸千切,音弦。【說文】多才也。【玉篇】有善行也。【易·鼎卦】大亨,以養聖賢。
又【繫辭】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書·大禹謨】野無遺賢。又【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材。又【禮·內則】若富,則具二牲獻其賢者於宗子。【註】賢,猶善也。又勝也。【禮·投壷】某賢於某若干純。【註】以勝爲賢。又下見切,音現。【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五分其轂之長,去一以爲賢。【註】賢,大穿也。又【韻補】叶下珍切。【詩·小雅】我從事獨賢。叶上臣。【前漢·敘傳】旣登爵位,祿賜頤賢,布衾疏食,用儉飭身。
总述:诗句冠盖声华羡昔贤出自《赠浙西李相公》。作者是唐朝诗人牟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