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灼灼红英舒

诗句
灼灼红英舒
拼音
 zhuó zhuó hóng yīng shū
平仄
仄仄平平平
韵脚
上平六鱼
上一句
芳兰媚庭除
下一句
身为陋巷客

「灼灼红英舒」出自:《寄赠田仓曹湾》

芳兰媚庭除,灼灼红英舒。身为陋巷客,门有绛辕车。
朝览夷吾传,暮习颍阳书。眄云高羽翼,待贾蕴璠玙.
缨弁虽云阻,音尘岂复疏。若因风雨晦,应念寂寥居。

「灼灼红英舒」作者: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

「灼灼红英舒」辞典释义

◎ 灼灼的意思

⒈  明亮貌。

晋 傅玄 《明月篇》:“皎皎明月光,灼灼朝日暉。”
唐 韩濬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灼灼千门晓,煇煇万井春。”
《封神演义》第七五回:“余元 的寳剑,光华灼灼。”
鲁迅 《野草·腊叶》:“今夜他却黄蜡似的躺在我的眼前,那眸子也不复似去年一般灼灼。”

⒉  鲜明貌。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晋 陆机 《拟青青河畔草》诗:“粲粲妖容姿,灼灼美颜色。”
唐 杨衡 《寄赠田仓曹湾》诗:“芳兰媚庭除灼灼红英舒。”
《花月痕》第十三回:“隔水望芙蕖,芙渠红灼灼。”

⒊  明白貌。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祭》:“天下福若无可怪者,然所以久弗行者,非灼灼见其当而故弗行也。”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咎败灼灼若此,岂可以忽哉!”
颜师古 注:“灼灼,明白貌也。”

⒋  彰著貌。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英英夫子,灼灼其儁。”
唐 李贺 《公莫舞歌》序:“会中壮士,灼灼於人。”
叶葱奇 注:“昭昭在人耳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名藏书家,代有其人, 汉 则 刘向 桓谭 ……皆灼灼者。”
王闿运 《陆建瀛传》:“陆 之治江,灼灼有能。”

⒌  盛烈貌。

《文选·陆云<汉高祖功臣颂>》:“灼灼 淮阴,灵武冠世。”
李周翰 注:“灼灼,盛烈貌。”

⒍  炙热貌。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上》:“热无灼灼,寒无沧沧。”

⒎  思念殷切貌;热切貌。

晋 王羲之 《问慰诸帖上》:“足下晚各何以?恒灼灼。”
唐 乔知之 《定情篇》:“更忆娼家楼夫婿事封侯去时恩灼灼去罢心悠悠。”

⒏  蜀 美女名。

前蜀 韦庄 《伤灼灼》诗:“尝闻 灼灼 丽於花,云髻盘时未破瓜。”
旧注:“灼灼,蜀 之丽人也。”

◎ 红的意思

【未集中 • 糸】红·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3

【廣韻】戸公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音洪。【說文】帛赤白色。【釋名】紅,絳也。白色之似絳者。【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疏】紅,南方閒色。
地名。【左傳·昭八年】大蒐于紅。【註】紅,魯地。
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集韻】沽紅切【正韻】古紅切,音公。與功通。【史記·文帝紀】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註】服虔曰:當言大功、小功。
與工通。【前漢·酈食其傳】紅女下機。【註】師古曰:紅,讀曰工。
【集韻】古巷切,音降。絳或作紅。【前漢·外戚恩澤侯表】孝平二十二人,有紅侯。【註】師古曰:疑紅字當爲絳。劉攽曰:今有紅縣,音降。紅亦有降音。

◎ 英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英·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5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驚切,音瑛。【爾雅·釋木】華而不實者謂之英。【詩·鄭風】有女同車,顏如舜英。【註】英,猶華也。
木名。【爾雅·釋木】權,黃英。
葉亦謂之英。【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西溪叢語】《宋書·符瑞志》沈約云:英,葉也。《離騷》餐落英,言食秋菊之葉也。據《玉函方》甘菊三月上寅採葉,名曰玉英,是英亦謂之葉也。
【禮·禮運】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註】倍曰俊,千人曰英。【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敎育之。
【博雅】美也。【晉書·荀闓傳】京師語曰:洛中英英荀道明。
【爾雅·釋山】再成,英。【疏】山形兩重者名英,今南郡英山縣,蓋取此名也。
瓊英,美石似玉者。【詩·齊風】尚之以瓊英乎而。【水經注】《孫盛·魏春秋》曰:文帝愈增崇宮殿,取白石英及紫石英。
英英,雲貌。【詩·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
【詩·小雅】二矛重英。【註】以羽飾矛。【魯頌】朱英綠縢。【疏】蓋絲纒而朱染之。
樂名。【前漢·禮樂志】帝嚳作《五英》。英,華茂也。
國名。【史記·陳杞世家】臯陶之後,或封英、六。【楚世家註】英國在淮南,蓋蓼國也。
姓。【通志·氏族略】英氏,以國爲氏,漢有九江王英布。
於䖍切,音閼。【班固·西京賦】翡翠、火齊。流耀含英。縣黎、垂棘,夜光在焉。
【唐韻古音】于良切,讀央。【屈原·九歌】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毛詩·本音】舜英、重英、瓊英、美如英,俱叶韻讀央。【管子·地員篇】五色雜英,各有異章。【集韻】英,稻初生未移者,亦讀央。
於慶切,音映。飾也。

◎ 舒的意思

【未集下 • 舌】舒·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6

【廣韻】商魚切【集韻】【韻會】【正韻】商居切,音書。【說文】伸也。【博雅】舒,展也。【揚子·方言】舒,勃展也。東齊之閒凡展物謂之舒勃。
【廣韻】緩也,遲也,徐也。【爾雅·釋詁】舒,敘也。【詩·大雅】王舒保作。【傳】舒,徐也。【釋文】舒,序也。【禮·玉藻】君子之容舒遲。【疏】舒遲,閒雅也。【淮南子·原道訓】柔弱以靜,舒安以定。【註】舒,詳也。
【爾雅·釋詁】緒也。【註】又爲端緒。
【韻會】散也,開也。
國名。【詩·魯頌】荆舒是懲。【疏】舒,楚之與國。【春秋·僖三年】徐人取舒。【註】舒國,今廬江舒縣。【韻會】唐置舒州,宋改安慶府。
【左傳·襄二十三年】明日將復戰,期于壽舒。【註】壽舒,莒地。
姓。唐舒元興。
鼎名。【左傳·定六年】文之舒鼎,成之昭兆,定之鞶鑑。【疏】舒鼎,鼎名。
【博雅】月御謂之望舒。【抱朴子·喻蔽卷】羲和昇光以啟旦,望舒曜景以灼夜。
【禮·內則】舒鴈翠,鵠鴞胖,舒鳧翠。【註】舒鴈,鵝也。舒鳧,鶩也。
【韻會】通作荼。【史記·建元以來侯表】荆荼是徵。【註】荼,音舒。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斵目必荼。【註】荼,讀爲舒。古文舒荼假借字。
【五音集韻】羊茹切。與豫同。【晉書·地理志】豫,飾也。言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舒。舒讀作豫。
【韻補】叶商支切,音詩。【越采葛婦歌】增封益地賜羽奇,几杖茵蓐諸侯儀。羣臣拜舞天顏舒,我王何憂不能移。

总述:诗句灼灼红英舒出自《寄赠田仓曹湾》。作者是唐朝诗人杨巨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