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长庚烈烈独遥天

诗句
长庚烈烈独遥天
拼音
 cháng gēng liè liè dú yáo tiān
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
下平一先
下一句
盛世应知降谪仙

「长庚烈烈独遥天」出自:《赠浙西李相公》

长庚烈烈独遥天,盛世应知降谪仙。月里昔曾分兔药,
人间今喜得椿年。文章政事追先达,冠盖声华羡昔贤。
尊酒与君称寿毕,春风入醉绮罗筵。

「长庚烈烈独遥天」作者:

牟融[公元?-79年3月26日]字子优,北海安丘人,生年未详,卒约汉章帝建初四年二月庚寅(初五)日(79年3月26日)。少博学,以《大夏侯尚书》教授门徒数百人。以司空举为茂才,为丰令,视事三年,县无狱讼。明帝朝,累官至司空。举动方重,甚得大…

「长庚烈烈独遥天」辞典释义

◎ 长庚的意思

⒈  亦作“长賡”、“长更”。古代指傍晚出现在西方天空的金星。亦名太白星、明星。

《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毛 传:“日旦出谓明星为启明,日既入谓明星为长庚。”
《书·益稷》“乃賡载歌” 唐 孔颖达 疏引作“西有长賡”。 《史记·天官书》“察日行以处位太白” 司马贞 索隐引《韩诗》:“太白晨出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长庚。”
《汉书·礼乐志》“寒星不忒况皇章” 颜师古 注引 晋 晋灼 曰:“言长更星终始不改其光,神永以此明赐君也。”
宋 苏轼 《和陶<贫士>》之一:“长庚与残月,耿耿如相依。”

⒉  彗星之属。古代以为主兵戈。

《史记·天官书》:“长庚,如一匹布著天。此星见,兵起。”
明 凌稚隆 《<史记>评林》卷二七:“其他妖星如匹布著天,亦主兵,亦名长庚,然非太白也。”

◎ 烈烈的意思

⒈  猛火炎炽貌。

《诗·商颂·长发》:“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
郑玄 笺:“其威势如猛火之炎炽。”
宋 范仲淹 《水火不相入而相资赋》:“水以流而顺,火以明而盛……烈烈汤汤,曰阴曰阳。”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风北来,礮火及茅苇,野燎焰天,乘势薄敌营,兵火俱烈烈。”

⒉  鲜明灿烂貌。

三国 魏 曹植 《弃妇篇》:“丹华灼烈烈,璀璨有光荣。”
唐 牟融 《赠浙西李相公》诗:“长庚烈烈独遥天,盛世应知降謫仙。”
《诗刊》1978年第3期:“成败百年战友情,丰碑酣笔丽于金。夜深无月非寂寞,烈烈繁星俱是君。”

⒊  引申为显豁,显著。

宋 洪迈 《容斋随笔·论韩公文》:“属文意语天出,业 孔子、孟軻 而侈其文,焯焯烈烈,为 唐 之章。”

⒋  功业、德行显赫貌。

《汉书·韦贤传》:“明明天子,俊德烈烈。”
《晋书·祖逖传赞》:“祖生 烈烈,夙怀奇节。扣楫中流,誓清凶孽。”
明 方孝孺 《春秋诸君子赞·公子友》:“烈烈 季子,不忝皇祖。”

⒌  威武貌。

《诗·小雅·黍苗》:“烈烈征师, 召伯 成之。”
郑玄 笺:“烈烈,威武貌。”
唐 柳宗元 《鼓吹铙歌·高昌》:“烈烈王者师熊螭以为徒。”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圣武成功诗》:“﹝ 康熙 丁丑﹞闰三月十三日,奏凯而旋,万骑駸駸,六师烈烈。”

⒍  刚正貌;坚贞貌。

三国 蜀 诸葛亮 《心书·将器》:“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惜人飢寒,此万人之将。”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烈烈 王生,知死不挠,求仁不远,期在忠孝。”
清 褚人穫 《坚瓠首集·朱静庵》:“﹝其﹞《咏虞姬》云:‘贞魂化作原头草,不逐东风入 汉 郊。’词气烈烈。”

⒎  高峻貌。

《诗·小雅·蓼莪》:“南山 烈烈,飘风发发。”
毛 传:“烈烈然,至难也。”
胡承珙 后笺:“烈烈为山之高峻险阻之状,故《传》以为至难。”

⒏  引申为雄伟貌。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堂堂中土,亘古制 匈奴,烈烈神州,岂今容胡狗?”

⒐  忧伤貌。

《诗·小雅·采薇》:“忧心烈烈,载飢载渴。”
郑玄 笺:“烈烈,忧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七:“军旅令人悲,烈烈有哀情。”

⒑  寒冷貌。

《诗·小雅·四月》:“冬日烈烈,飘风发发。”
郑玄 笺:“烈烈,犹栗烈也。”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烈烈冬日,肃肃凄风。”

⒒  象声词。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北风行萧萧,烈烈入吾耳。”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螿啼。”
唐 皮日休 《霍山赋》:“有泉烈烈,其来如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妾》:“言已,大笑,烈烈如鴞鸣。”

◎ 独的意思

【巳集下 • 犬】独·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13

【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犢。【說文】犬相得而。从犬蜀聲。羊爲羣,犬爲獨也。
獸名。【埤雅】顏從曰:獨一叫而猨散,鼉一鳴而龜伏。或曰鼉鳴夜,獨叫曉。獨,猨類也。似猨而大,食猨。今俗謂之獨猨。蓋猨性羣,獨性特,猨鳴三,獨叫一,是以謂之獨也。
獨,獸名。詳前字註。
【廣韻】單獨。【詩·小雅】哀此惸獨。【傳】獨,單也。【又】念我獨兮。【爾雅·釋山】獨者蜀。【疏】蟲之孤獨者名蜀,是以山之孤獨者亦名曰蜀也。【揚子·方言】一蜀也。南楚謂之獨。
山名。【山海經】獨山,多金玉美石。
【廣韻】複姓有獨孤氏。【後魏書】西方獨孤渾氏,後攺爲杜氏。
姓。【正字通】明獨立,獨善。

◎ 遥的意思

【酉集下 • 辵】遥·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10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謠。【說文】遠也。【禮·王制】千里而遙。【左傳·昭二十五年】遠哉遙遙。
逍遙,徜徉也。互詳逍字註。

◎ 天的意思

【丑集下 • 大】天·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1

〔古文〕兲【唐韻】【正韻】他前切【集韻】【韻會】他年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陶潛詩】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易·暌】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总述:诗句长庚烈烈独遥天出自《赠浙西李相公》。作者是唐朝诗人牟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