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烈烈王者师
- 拼音
- liè liè wáng zhě shī
- 平仄
- 仄仄平仄平
- 韵脚
- 上平四支、去声四寘
- 上一句
- 纵傲不我虞
- 下一句
- 熊螭以为徒
「烈烈王者师」出自:《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高昌》
烈烈王者师,熊螭以为徒。龙旂翻海浪,馹骑驰坤隅。
贲育搏婴儿,一扫不复馀。平沙际天极,但见黄云驱。
臣靖执长缨,智勇伏囚拘。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
「烈烈王者师」作者: 柳宗元
「烈烈王者师」辞典释义
◎ 烈烈的意思
⒈ 猛火炎炽貌。
引《诗·商颂·长发》:“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
郑玄 笺:“其威势如猛火之炎炽。”
宋 范仲淹 《水火不相入而相资赋》:“水以流而顺,火以明而盛……烈烈汤汤,曰阴曰阳。”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风北来,礮火及茅苇,野燎焰天,乘势薄敌营,兵火俱烈烈。”⒉ 鲜明灿烂貌。
引三国 魏 曹植 《弃妇篇》:“丹华灼烈烈,璀璨有光荣。”
唐 牟融 《赠浙西李相公》诗:“长庚烈烈独遥天,盛世应知降謫仙。”
《诗刊》1978年第3期:“成败百年战友情,丰碑酣笔丽于金。夜深无月非寂寞,烈烈繁星俱是君。”⒊ 引申为显豁,显著。
引宋 洪迈 《容斋随笔·论韩公文》:“属文意语天出,业 孔子、孟軻 而侈其文,焯焯烈烈,为 唐 之章。”
⒋ 功业、德行显赫貌。
引《汉书·韦贤传》:“明明天子,俊德烈烈。”
《晋书·祖逖传赞》:“祖生 烈烈,夙怀奇节。扣楫中流,誓清凶孽。”
明 方孝孺 《春秋诸君子赞·公子友》:“烈烈 季子,不忝皇祖。”⒌ 威武貌。
引《诗·小雅·黍苗》:“烈烈征师, 召伯 成之。”
郑玄 笺:“烈烈,威武貌。”
唐 柳宗元 《鼓吹铙歌·高昌》:“烈烈王者师,熊螭以为徒。”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圣武成功诗》:“﹝ 康熙 丁丑﹞闰三月十三日,奏凯而旋,万骑駸駸,六师烈烈。”⒍ 刚正貌;坚贞貌。
引三国 蜀 诸葛亮 《心书·将器》:“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惜人飢寒,此万人之将。”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烈烈 王生,知死不挠,求仁不远,期在忠孝。”
清 褚人穫 《坚瓠首集·朱静庵》:“﹝其﹞《咏虞姬》云:‘贞魂化作原头草,不逐东风入 汉 郊。’词气烈烈。”⒎ 高峻貌。
引《诗·小雅·蓼莪》:“南山 烈烈,飘风发发。”
毛 传:“烈烈然,至难也。”
胡承珙 后笺:“烈烈为山之高峻险阻之状,故《传》以为至难。”⒏ 引申为雄伟貌。
引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堂堂中土,亘古制 匈奴,烈烈神州,岂今容胡狗?”
⒐ 忧伤貌。
引《诗·小雅·采薇》:“忧心烈烈,载飢载渴。”
郑玄 笺:“烈烈,忧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七:“军旅令人悲,烈烈有哀情。”⒑ 寒冷貌。
引《诗·小雅·四月》:“冬日烈烈,飘风发发。”
郑玄 笺:“烈烈,犹栗烈也。”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烈烈冬日,肃肃凄风。”⒒ 象声词。
引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北风行萧萧,烈烈入吾耳。”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螿啼。”
唐 皮日休 《霍山赋》:“有泉烈烈,其来如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妾》:“言已,大笑,烈烈如鴞鸣。”◎ 王的意思
【午集上 • 玉】王·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0
【廣韻】【集韻】【韻會】雨方切,音徨。【廣韻】大也,君也,天下所法。【正韻】主也,天下歸往謂之王。【易·坤卦】或從王事。又【隨卦】王用享于西山。【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詩·小雅】宜君宜王。【註】君,諸侯也。王,天子也。◎按秦漢以下,凡諸侯皆稱王,天子伯叔兄弟分封于外者亦曰王。又諸侯世見曰王。【詩·商頌】莫敢不來王。【箋】世見曰王。又凡尊稱亦曰王。【爾雅·釋親】父之考爲王父,父之妣爲王母。又法王,象王,皆佛號。【華嚴偈】象王行處落花紅。【岑參詩】况値廬山遠,抽簪禮法王。【註】法王,佛尊號也。又姓。又【諡法】仁義所往曰王。又王屋,山名。【書·禹貢】至于王屋。【疏】正義曰:王屋在河東垣縣東北。又弓名。【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又王連,遠志也。見【博雅】夫王,芏草也。見【爾雅·釋草疏】。又王鴡,鳥名。【爾雅·釋鳥】鴡鳩,王鴡。【註】鵰類,今江東呼之爲鶚。又王鮪,魚名。【周禮·天官·人】春獻王鮪。【註】王鮪,鮪之大者。又蛇名。【爾雅·釋魚】蟒,王蛇。【註】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又蟲名。【爾雅·釋蟲】王蛈蜴。註:卽螲蟷,似䵹鼄,在穴中,有蓋。今河北人呼蛈蜴。《博雅》虎,王蝟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于放切,音旺霸王也。【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詩·大雅】王此大邦。【箋】王,君也。【釋文】王,于况反。【前漢·高帝紀】項羽背約而王君王於南鄭。【師古註】上王字,于放反。又【廣韻】盛也。【莊子·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註】謂心神長王。【釋文】王,于况反。又音往。【詩·大雅】昊天曰明,及爾出王。【傳】王,往也。【朱註】音往。〇按王本古文玉字。註詳部首。◎ 者的意思
【未集中 • 老】者·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4
【廣韻】章也切【集韻】【韻會】【正韻】止野切,音赭。【說文】別事詞也。从白聲。,古文旅字。【韻會】今作者。【玉篇】語助也。【增韻】又卽物之辭,如彼者,如此者。【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又【增韻】又此也。凡稱此箇爲者箇是也。今俗多用這字,這乃魚戰切,迎也。又【韻補】叶掌與切。【史記·秦始皇紀】人迹所至,無不臣者。【註】索隱曰:者,協音渚。【楚辭·九歌】搴芳洲兮杜若,將以遺乎遠者。時不可以驟得,聊逍遙兮容與。【韻會】者,古文渚字,故从旅聲。後人以者添水作渚,以別者也之者,故者但爲語助。又叶阻可切。【繆襲·挽歌】形容稍銷歇,齒髮行當墮。自古皆有然,誰能離此者。又叶之戈切。【韓愈·盧氏墓銘】命不侔身,兹其奈何。刻名墓石,以告觀者。又【韻會】說文从白,當作者,今作者。◎按說文在白部,今从正字通倂入。者或从白聲。,古文困字。◎ 师的意思
【寅集中 • 巾】师·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7
〔古文〕【唐韻】疏夷切【集韻】【韻會】霜夷切【正韻】申之切,音獅。【爾雅·釋詁】衆也。【釋言】人也。【郭註】謂人衆也。又天子所居曰京師。【詩·大雅】惠此京師。【公羊傳·桓九年】京師者,大衆也。又【說文】二千五百人爲師。【周禮·地官】五旅爲師。【註】二千五百人。【詩·大雅】周王于邁,六師及之。【傳】天子六軍。【疏】春秋之時,雖累萬之衆,皆稱師。詩之六師,謂六軍之師。【易·師卦註】多以軍爲名,次以師爲名,少以旅爲名。師者,舉中之言。又【玉篇】範也。敎人以道者之稱也。【書·泰誓】作之師。【禮·文王世子】出則有師。師也者,敎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又【玉篇】象他人也。【增韻】法也,效也。【書·臯陶謨】百僚師師。【傳】師師,相師法。又長也。【書·益稷】州十有二師。【註】師,長也。又神名。【周禮·春官】以槱燎祀風師雨師。【註】風師,箕也。雨師,畢也。【屈原·離騷】雷師告余以未具。【註】雷師,豐隆也。又國名。【史記·大宛傳】樓蘭姑師。【註】二國名。姑師,卽車師也。又縣名。【後漢·郡國志】河南尹有匽師。【註】帝嚳所都。又官名。【左傳·昭十七年】黃帝氏以雲紀,故爲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爲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太皥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少皥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爲鳥師,而鳥名。【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又師得,宮名。【前漢·揚雄傳】枝鵲露寒,棠黎師得。【註】師古曰:師得宮,在櫟陽界。又獸名。與獅通。【前漢·西域傳】烏弋山出師子。又姓。【前漢·師丹傳】丹,琅琊東武人,哀帝時爲大司空。又右師,左師,俱複姓。
总述:诗句烈烈王者师出自《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高昌》。作者是唐朝诗人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