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溪流潺潺雨习习
- 拼音
- xī liú chán chán yǔ xí xí
- 平仄
- ?平平平仄仄仄
- 韵脚
- 入声十四缉
- 上一句
- 溪声雨声听不辨
- 下一句
- 灯影山光满窗入
「溪流潺潺雨习习」出自:《宿北乐馆》
溪声雨声听不辨。溪流潺潺雨习习,灯影山光满窗入。
栋里不知浑是云,晓来但觉衣裳湿。
「溪流潺潺雨习习」作者: 北朝乐府
「溪流潺潺雨习习」辞典释义
◎ 溪流的意思
⒈ 山中小水流。
引宋 陆游 《寄子虞》诗:“山色春寒淡,溪流宿雨通。”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入山大约五公里就到 双龙洞 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潺潺的意思
⒈ 水流貌。
引三国 魏 曹丕 《丹霞蔽日行》:“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明 王錂 《春芜记·宴赏》:“看霏霏山抹微云,更潺潺水遶孤村。”
冰心 《寄小读者》十四:“如今呢……过的是水的生活,自在的潺潺流走。”⒉ 流水声。
引唐 孟郊 《吊卢殷》诗:“百泉空相吊,日久哀潺潺。”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游者入门,即闻水声潺潺。”
周立波 《扫盲志异》:“五月里的一个晚上,大雨才停。涨了水的山溪潺潺地喧闹。”⒊ 形容雨声。
引唐 柳宗元 《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诗:“寒江夜雨声潺潺,晓云遮尽 仙人山。”
明 高启 《四月朔日休沐雨中》诗:“送春风雨苦潺潺,得告今朝免缀班。”
清 唐孙华 《寒食日泊舟惠山对雨》诗之三:“终朝溜雨响潺潺,石径沾泥竟未攀。”◎ 雨的意思
【戌集中 • 雨】雨·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0
〔古文〕㲾【唐韻】【集韻】【韻會】王矩切,音羽。【說文】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玉篇】雲雨也。【元命包】隂陽和爲雨。【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釋名】輔也。言輔時生養。【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又【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陸佃云: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時雨曰澍。又穀雨,二十四氣之一。見【後漢·律曆志】。又【正字通】雨虎,蟲名。遁甲開天圖曰:霍山有雨虎,狀如蠶,長七八寸,在石內,雲雨則出,可炙食。或曰石蠶之類。詳見【本草綱目】。又【集韻】歐許切,音。義同。又【廣韻】【集韻】【韻會】王遇切,音芋。【集韻】自上而下曰雨。【韻會】風雨之雨上聲,雨下之雨去聲。【詩·邶風】雨雪其雱。又【小雅】雨我公田。【釋文】雨,于付反。【禮·月令】仲春始雨水。【註】漢始以雨水爲二月節。又叶羽軌切,音以。【易林】隂積不已,雲作淫雨。◎ 习习的意思
⒈ 频频飞动貌。
引《楚辞·九辩》:“驂白霓之习习兮,歷群灵之丰丰。”
朱熹 集注:“习习,飞动貌。”
晋 左思 《咏史》之八:“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唐 卢照邻 《释疾文·命曰》:“野有鹿兮其角兟兟,林有鸟兮其羽习习。”⒉ 微风和煦貌。
引《诗·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毛 传:“习习,和舒貌。”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六:“灵风生太漠,习习吹人襟。”
《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趁著这春光融融,和风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
冰心 《寄小读者》七:“凉风习习,舟如冰上行。”⒊ 盛多貌。
引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祁祁我君,习习冠盖。”
《文选·左思<魏都赋>》:“习习冠盖,莘莘蒸徒。”
张铣 注:“习习,盛也。”⒋ 清雅和谐貌。
引汉 傅毅 《舞赋》:“或有矜容爱仪,洋洋习习。”
《文选·嵇康<琴赋>》:“洋洋习习,声烈遐布。”
李周翰 注:“洋洋习习,清雅貌。”⒌ 形容辛辣、痛痒等感觉。
引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细辛出 华山,极细而直,深紫色,味极辛,嚼之习习如﹝生﹞椒,其辛更甚於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孝廉》:“石 觉森寒如浇氷水,喉中习习作痒。”⒍ 象声词。
引唐 陈润 《宿北乐馆》诗:“溪流潺潺雨习习,灯影山光满窗入。”
沈从文 《边城》十一:“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习习作声。”
总述:诗句溪流潺潺雨习习出自《宿北乐馆》。作者是唐朝诗人陈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