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一身转战三千里

诗句
一身转战三千里
拼音
 yī shēn zhuǎn zhàn sān qiān lǐ
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
上声四纸、去声四寘
上一句
肯数邺下黄须儿
下一句
一剑曾当百万师

「一身转战三千里」的意思,全诗译文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当年十五二十岁青春之时,徒步就能夺得胡人战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年轻力壮射杀山中白额虎,数英雄岂止邺下的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身经百战驰骋疆场三千里,曾以一剑抵当了百万雄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汉军声势迅猛如惊雷霹雳,虏骑互相践踏是怕遇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卫青不败是由于天神辅助,李广无功却缘于命运不济。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自被摈弃不用便开始衰朽,世事随时光流逝人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当年象后羿飞箭射雀无目,如今不操弓疡瘤生于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象故侯流落为民路旁卖瓜,学陶令门前种上绿杨垂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古树苍茫一直延伸到深巷,寥落寒山空对冷寂的窗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誓学耿恭在疏勒祈井得泉,不做颍川灌夫为牢骚酗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贺兰山下战士们列阵如云,告急的军书日夜频频传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持节使臣去三河招募兵丁,招书令大将军分五路出兵。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老将揩试铁甲光洁如雪色,且持宝剑闪动剑上七星纹。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愿得燕地的好弓射杀敌将,绝不让敌人甲兵惊动国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莫嫌当年云中太守又复职,还堪得一战为国建立功勋。

「一身转战三千里」出自:《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一身转战三千里」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九岁知属辞,十九岁应京兆府试点了头名,二十一岁(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大乐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规表演黄狮子舞被贬为济州(在今山东境内)司功参军。宰相张九龄执政时,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转…

「一身转战三千里」辞典释义

◎ 一身的意思

⒈  一个躯干。

《论语·乡党》:“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⒉  指整个身躯。

《南齐书·裴昭明传》:“人生何事须聚蓄,一身之外,亦復何须?”
宋 张载 《西铭》:“以人观之,四肢百骸具於一身者,体也。”

⒊  谓独自一人。

《战国策·赵策三》:“世以 鲍焦 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令众人不知,则为一身。”
唐 王维 《老将行》:“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西游记》第八五回:“樵夫呵,你死只是一身,无甚掛碍,我却死得不甚乾浄。”
《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英雄儿女,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⒋  指独子单传。

《后汉书·周勰传》:“自 勰 曾祖父 扬 至 勰 孙 恂,六世一身,皆知名云。”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隻。”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一:“三世但一身,南瞻每挥涕。”

⒌  全身;浑身。

《荡寇志》第七一回:“这厮一身横肉,正好喂猪狗。”
《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打出一身的黑紫色来,他的手脚才渐渐的热了过来。”
姚雪垠 《长夜》三:“这个惨无人道的小场面和这一句威胁性的话,使 菊生 起一身鸡皮疙瘩。”

⒍  表数量。用于服装,犹言一套。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在西边最末的那个卡座上坐着的是个青年……穿着一身咖啡色的条子西装。”

◎ 转战的意思

⒈  连续在不同地区作战。

《史记·乐毅列传》:“齐 田单 后与 骑劫 战,果设诈誑 燕 军,遂破 骑劫 於 即墨 下,而转战逐 燕,北至 河 上。”
唐 皇甫冉 《同温丹徒登万岁楼》诗:“闻道王师犹转战谁能谈笑解重围。”
杨朔 《迎春词》:“十一年前,我正随着一支野战军转战在 长城 里外。”

◎ 三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三·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2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法志】秦造參夷之誅。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 千的意思

【子集下 • 十】千·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1

【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說文】十百也。
【廣韻】漢複姓。
【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 里的意思

【酉集下 • 里】里·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0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裏。【爾雅·釋言】里,邑也。【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傳】里,居也。【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前漢·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
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
百里、相里,複姓。
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山名。【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註】沒里者,河也。
古夫稱妻曰鄕里。【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釋文】里,音以。

总述:诗句一身转战三千里出自《老将行》。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