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马嵬烟柳正依依
- 拼音
- mǎ wéi yān liǔ zhèng yī yī
- 平仄
- 仄平平仄仄平平
- 韵脚
- 上平五微
- 下一句
- 重见銮舆幸蜀归
「马嵬烟柳正依依」出自:《题马嵬驿(一作罗隐诗)》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马嵬烟柳正依依」作者: 北朝乐府
「马嵬烟柳正依依」辞典释义
◎ 马嵬的意思
⒈ 地名。在 陕西省 兴平县。唐 安 史 之乱, 玄宗 奔 蜀,途次 马嵬驿,卫兵杀 杨国忠,玄宗 被迫赐 杨贵杞 死,葬于 马嵬坡。
引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一:“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輦何由过 马嵬。”
唐 陈鸿 《长恨歌传》:“潼关 不守,翠华南幸,出 咸阳,道次 马嵬亭,六军徘徊,持戟不进,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 晁错 以谢天下, 国忠 奉氂缨盘水,死於道周。”
元 马祖常 《杨妃墓》诗:“马嵬 坡上棠梨树,犹占 秦 原几日春。”
清 洪昇 《长生殿·埋玉》:“来此已是 马嵬驛 了,请万岁爷暂住鑾驾。”◎ 烟柳的意思
⒈ 亦作“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林。亦泛指柳林、柳树。
引唐 张仲素 《春游曲》之一:“烟柳飞轻絮,风榆落小钱。”
宋 惠洪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词:“緑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度。”
元 张可久 《小桃红·春深》曲:“一汀烟柳锁春宵,添得杨花闹。”
清 沉雄 《金明池·秣陵怀古》词:“最伤心,烟柳 臺城,儘巷口 乌衣,兴亡难诉。”◎ 正的意思
【辰集下 • 止】正·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1
〔古文〕㱏【唐韻】【韻會】【正韻】之盛切,音政。【說文】是也。从止一以止。【註】守一以止也。【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易·乾卦】剛健中正。【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
又備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書·君牙】咸以正罔缺。又【爾雅·釋詁】正,長也。【郭註】謂官長。【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杜註】五正,五官之長。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冥,土正曰后土。又官名。【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又朼載也。【周禮·夏官】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體。【註】正謂朼載之。朼,亦作匕。又常也。朱子云:物以正爲常。又正人,尋常之人也。【書·洪範】凡厥正人。【朱子·語錄】是平平底人。又定也。【周禮·天官】宰夫令羣吏,正歲會,正月要。【註】正,猶定。又決也。【詩·大雅】維龜正之。又治其罪亦曰正。【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賊殺其親則正之。【註】正之者,執而治其罪。《王霸記》曰:正,殺之也。又直也。【易·坤·文言】直其正也。【爾雅·釋泉】濫泉正出。正出,直出也。又平質也。【論語】就有道而正焉。【屈原·離騷】指九天以爲正。【註】謂質正其是非也。又以物爲憑曰正。【儀禮·士昏禮】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註】有正者,以託戒使不忘。又釐辨也。【論語】必也正名乎。又四月亦曰正月。【詩·小雅】正月繁霜。【箋】夏之四月,建巳之月。【疏】謂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純陽之月。又【杜預·左傳·昭十七年註】謂建巳正陽之月也。正,音政。又預期也。【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公羊傳·僖二十六年】師不正反,戰不正勝。又三正。【史記·歷書】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循環然。【後漢·章帝紀】王者重三正,愼三微。【註】三正,天地人之正。又人臣之義有六正,謂聖臣、良臣、忠臣、智臣、貞臣、直臣也。見【說苑】。又七正,日月五星也。【書·舜典】作七政。【史記·律書】作七正。又八正,謂八節之氣,以應八方之風。【史記·律書】律歷,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氣。又【大品經說】八正,曰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王屮·頭陀寺文】憑五衍之軾,拯溺逝川。開八正之門,大庇交喪。又先正,先賢也。【書·說命】昔先正保衡。又諡法。【汲冢周書】內外賔服曰正。又與政通。【詩·小雅】今兹之正。【禮·月令】仲春班馬正。皆與政同。又朝覲曰朝正。【左傳·文三年】昔諸侯朝正於王。【杜註】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讀平聲。【杜甫詩】不見朝正使。又姓。【廣韻】宋上卿正考父之後。漢有正錦,《後魏志》有正帛。又複姓,漢有正令官。又宗正,星名。【甘氏星經】在帝座東南,主宗正卿大夫。又【廣韻】之盈切。【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音征。歲之首月也。【春秋】春王正月。【公羊·穀梁傳註】音征。或如字。今多讀征。又室之向明處曰正。【詩·小雅】噲噲其正。又射侯中曰正。【周禮·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詩·齊風】終日射侯,不出正兮。【毛傳】二尺曰正。【疏】正大於鵠,三分侯廣,而正居一焉,其內皆方二尺。又【儀禮·大射儀鄭註】正者,正也。亦鳥名。齊魯之閒名題肩爲正。正,鳥之捷黠者,射之難中,以中爲雋,故射取名焉。又與征通。【周禮·夏官】諸子有兵甲之事,則授之車馬,以軍法治之,弗正。【疏】正,音征。謂賦稅也。唐武后作。◎ 依依的意思
⒈ 轻柔披拂貌。
引《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唐 李商隐 《离亭赋得折杨柳》诗:“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暉。”
清 孙枝蔚 《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密语每愁风嫋嫋,纤腰故学柳依依。”
冯至 《北游》诗:“水边再也没有依依的垂柳,四野里望不见蔚绿的苍松。”⒉ 依恋不舍的样子。
引《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诗:“泪痕满面对残阳,终日依依向南北。”
清 姚鼐 《张冠琼遗文序》:“﹝ 张 ﹞亦寡闻其言,独每见依依向余不忍离,可念也。”
郭沫若 《<屈原>附录》:“我看你对于我也分外表示着依依的情绪。”⒊ 形容思慕怀念的心情。
引《后汉书·章帝纪》:“岂亡克慎肃雍之臣,辟公之相,皆助朕之依依。”
李贤 注:“依依,思慕之意。”
宋 倪涛 《次韵毛达可给事秋怀念归》:“微官卧 江 汉,素心久依依。”
明 张煌言 《与张承恩书》:“窃慕英名久矣,南北相隔,未遑识荆,使人夙夜依依。”⒋ 依稀貌;隐约貌。
引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曖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宋 张先 《菩萨蛮·七夕》词:“斜汉晓依依,暗蛩还促机。”
清 龚自珍 《丙戌秋日一惘然赋》:“依依灯火光,去去门巷曲。”⒌ 象声词。
引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
郭沫若 《下龙湾》诗之二:“水上画屏帆点点,林中乐队鸟依依。”
总述:诗句马嵬烟柳正依依出自《题马嵬驿(一作罗隐诗)》。作者是唐朝诗人狄归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