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返令儿女欺
- 拼音
- fǎn lìng ér nǚ qī
- 平仄
- 仄仄平仄平
- 韵脚
- 上平四支
- 上一句
- 何得英雄主
- 下一句
- 母仪良已失
「返令儿女欺」出自:《辟阳城》
荒城在高岸,凌眺俯清淇。传道汉天子,而封审食其。
奸淫且不戮,茅土孰云宜。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
母仪良已失,臣节岂如斯。太息一朝事,乃令人所嗤。
奸淫且不戮,茅土孰云宜。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
母仪良已失,臣节岂如斯。太息一朝事,乃令人所嗤。
「返令儿女欺」作者: 高适
「返令儿女欺」辞典释义
◎ 返的意思
【酉集下 • 辵】返·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4
【廣韻】甫遠切【集韻】【韻會】府遠切,音反。【說文】還也。【玉篇】復也。【前漢·董仲舒傳】返之于天。【註】謂還歸之也。
又【伍被傳】往者不返。【註】言不復來也。又叶補臠切,音扁。【秦嘉詩】遣車迎子還,空去復空返。憂來如循環,匪席不可卷。又叶孚絢切,翻去聲。【張衡·西京賦】重閨幽闥,轉相逾延。望䆗窱以徑庭,眇不知其所返。延讀去聲。【韻會】通作反。◎ 令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令·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3
【集韻】【正韻】力正切,零去聲。律也,法也,告戒也。【書·囧命】發號施令,罔有不臧。【禮·月令】命相布德和令。【周禮·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四曰犯邦令,五月撟邦令。
又三令。【前漢·宣帝紀】令有先後,有令甲,令乙,令丙。又縣令。漢法,縣萬戸以上爲令,以下爲長。又時令,月令,所以紀十二月之政。又善也。【詩·大雅】令聞令望。【左傳·成十年】忠爲令德,非其人猶不可,况不令乎。又姓。又【集韻】郞丁切【正韻】離呈切,音零。厮役曰使令。又丁令,地名。見【前漢·張湯傳】。或作丁零。又令狐,亦地名。又令狐,複姓。又【詩·齊風】盧令令。【註】盧,田犬。令令,犬頜下環聲。又與鴒通。【詩·小雅】脊令在原,兄弟急難,卽鶺鴒鳥。又令適,甓也。與瓴甋同。又【集韻】郞定切,音笭。令支,縣名。在遼西。又【廣韻】力延切【集韻】陵延切,音連。亦縣名。【前漢·地理志】金城郡有令居縣。又【集韻】盧景切,音領。官署之長。又叶呂張切,音良。【韓愈·谿堂詩】凡公四封,旣富以强。謂公吾父,孰違公令。叶下邦。【說文】載卩部。从亼从卩。發號也。【徐曰】亼卽集字,人而爲之節制。會意。◎ 儿女的意思
⒈ 子女。
引《后汉书·冯衍传下》:“儿女常自操井臼。”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
唐 杜甫 《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老舍 《茶馆》第一幕:“最苦是,乡村里,没吃没穿逼得卖儿女。”⒉ 指青年男女。
引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词:“儿女泪,君休滴。”⒊ 泛指男女。
引唐 白行简 《三梦记》:“刘 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饌,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 刘 初愕然。”
⒋ 妇人;女子。
引《三国志·魏志·贾诩传》“汉阳 阎忠 异之” 裴松之 注引《九州春秋》:“﹝ 韩信 ﹞拒 蒯通 之忠,忽鼎跱之势,利剑已揣其喉,乃叹息而悔,所以见烹於儿女也。”
清 孙枝蔚 《七夕诗》:“世间愚儿女,但为针缕忙。”
毛泽东 《为女民兵题照》诗:“中华 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欺的意思
【辰集下 • 欠】欺·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唐韻】去其切【集韻】【韻會】丘其切,音僛。【說文】詐欺也。【新書·道術篇】仁義修立謂之任,反任爲欺。【論語】吾誰欺。【史記·循吏傳】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
又自昧其心曰欺。【大學】毋自欺也。【蘇洵曰】書有以加乎其言,言有以加乎其心,聖人以爲自欺。【呂祖謙論鄭莊公殺叔段曰】將欲欺人,必先欺心。又欺,㨆也。【揚子·方言】晉、魏、河內之北謂㨆曰殘,楚謂之貪,南楚江、湘之閒謂之欺。【郭註】言欺㨆難厭也。今關西人呼打爲㨆,音廩,或洛感反。又詆欺,漢法名。漢有誹謗詆欺法,至哀帝始除之。又謾也,陵也。【李翊·俗呼小錄】見陵於人爲欺負。又欺,大首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仡欺以雕。【註】欺,大首也。雕,如雕之視也。與瞲同。【集韻】或作倛。
总述:诗句返令儿女欺出自《辟阳城》。作者是唐朝诗人高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