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远上寒山石径斜
- 拼音
- yuǎn shàng hán shān shí jìng xié
- 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韵脚
- 下平六麻
- 下一句
- 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意思,全诗译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深处 一作:生处)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出自:《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作者: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辞典释义
◎ 远的意思
【酉集下 • 辵】远·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10
〔古文〕【廣韻】雲阮切【集韻】【韻會】雨阮切,爰上聲。【說文】遼也。【廣韻】遙遠也。【正韻】指遠近定體也。又【廣韻】【集韻】【韻會】于願切【正韻】于怨切,爰去聲。【正韻】遠之也。遠近之遠上聲,如《詩》其人則遠之類。遠離之遠去聲,如《論語》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又叶于員切,音淵。【詩·小雅】爾之遠矣,民胥然矣。俗作逺。◎ 上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上·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2
〔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又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又上官,複姓。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又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又【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又【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又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又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寒山的意思
⒈ 传说中北方常寒之山。
引《楚辞·大招》:“魂乎无北!北有寒山, 逴龙 赩只。”
王逸 注:“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阴不见日,名曰 逴龙。”
晋 张协 《七命》:“大夫曰:‘寒山之桐,出自太冥。’”⒉ 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
引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诗:“南州实炎德,桂树凌寒山。”
唐 韩翃 《送齐山人归长白山》诗:“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秋畦公取士》:“秋风几树天香动,吹向寒山老桂林。”⒊ 指 浙江省 天台县 的 寒岩。唐 诗僧 寒山子 曾居此。
引唐 寒山 《诗》之三:“可笑 寒山 道,而无车马踪。”
唐 寒山 《诗》之二〇三:“我家本住在 寒山,石巖栖息离烦缘。”⒋ 即 寒山子。参见“寒山子”。
引唐 寒山 《诗》之二二〇:“时人见 寒山,各谓是风颠。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宋 陆游 《醉中题民家壁》诗:“吾诗戯用 寒山 例,小市人家到处题。”⒌ 地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本 支硎山 之支峰, 明 处士 赵宧光 曾隐居于此。
⒍ 地名。在 江苏省 徐州市 东南。
引《晋书·刘遐传》:“詔 遐 领 彭城 内史,与 徐州 刺史 蔡豹、太山 太守 徐龕 共讨 抚,战於 寒山,抚 败走。”
⒎ 地名。在 广西 玉林县 西北三十里。参阅《九域志》。
◎ 石径的意思
⒈ 亦作“石逕”。山间石路。
引南朝 宋 鲍照 《出自蓟北门行》:“鴈行缘石逕,鱼贯度飞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巖鄣深高,山岫邃密;石径崎嶇,人蹟裁交。”
唐 杜牧 《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马到山根断,兵来石径分。”◎ 斜的意思
【卯集下 • 斗】斜·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7
【唐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音邪。【說文】抒也。【玉篇】散也,不正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枝牚杈枒而斜據。又【集韻】【韻會】余遮切【正韻】于遮切,音耶。梁州谷名。在武功西南。【前漢·揚雄傳】西自褒斜。【註】南山谷名也。【班固·西都賦】右界褒斜,隴首之險。【註】梁州記曰:萬石城泝漢,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長四百七十里。又【集韻】時遮切,音闍。伊雅斜,單于名。又直加切,音秅。義同。
总述: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出自《山行》。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