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行子迎霜未授衣
- 拼音
- háng zǐ yíng shuāng wèi shòu yī
- 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韵脚
- 上平五微、去声五未
- 上一句
- 篱下黄花为谁有
- 下一句
- 主人得钱始沽酒
「行子迎霜未授衣」出自:《九日酬颜少府》
檐前白日应可惜,篱下黄花为谁有。行子迎霜未授衣,
主人得钱始沽酒。苏秦憔悴人多厌,蔡泽栖迟世看丑。
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
主人得钱始沽酒。苏秦憔悴人多厌,蔡泽栖迟世看丑。
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
「行子迎霜未授衣」作者: 高适
「行子迎霜未授衣」辞典释义
◎ 行子的意思
⒈ 出行的人。
引南朝 宋 鲍照 《代东门行》:“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
宋 晏几道 《浪淘沙》词:“行子惜流年,鶗鴂枝边,吴堤春水艤兰船。”
清 周永铨 《义卒行》:“别我先人墓,办我行子装。”⒉ 东西;家伙。对人或物的蔑称。
引《红楼梦》第六三回:“李氏 摇了一摇,掣出一根(签)来,一看,笑道:‘好极!你们瞧瞧这行子,竟有些意思。’”
《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谁想到了次日早上,等到日出,也不见 赶露儿 来, 华忠 抱怨道:‘这些小行子们再靠不住!这又不知在那里玩儿住了!’”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你瞅,他们拦着门口,就把这些行子塞在我手里,非叫我拿进来不可。”⒊ 古代帝王出行时的仪仗警卫人员。
引宋 周密 《武林旧事·四孟驾出》:“至日五鼓,地分头项沿门驱逐杂人外,仪卫节次如后……编排禁卫行子(三十人于内往来编排)。”
⒋ 行距。
引《农谚选·丰产经验》:“棵把多,行子小,打的粮食吃不了。”
◎ 迎霜的意思
⒈ 犹遇霜。谓天寒。
引唐 高适 《九月九日酬颜少府》诗:“行子迎霜未授衣,主人得钱始沽酒。”
唐 鲍溶 《客途逢乡人旋别》诗:“牢落岁华晏,相怜客中贫。迎霜君衣煖,与我同一身。”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三折:“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 未的意思
【辰集中 • 木】未·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1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
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授的意思
【卯集中 • 手】授·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唐韻】殖酉切【集韻】【韻會】【正韻】是酉切,受上聲。【說文】予也。【廣韻】付也。
又【集韻】承呪切,音壽。義同。【詩·鄭風】還,予授子之粲兮。【禮·曲禮】男女不親授。【史記·留侯世家】沛公殆天授。【前漢·翟方進傳】當大都授時。【註】總集諸生,大講授也。又姓。漢有授異眾。【集韻】或作。唐武后改作。武后造授字,以爲正,、、譌。◎ 衣的意思
【申集下 • 衣】衣·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0
【唐韻】【集韻】【韻會】於希切,音依。【說文】上曰衣,下曰裳。【世本】胡曹作衣。黃帝時人。【白虎通】衣者,隱也。【釋名】衣,依也。人所以依以庇寒暑也。【玉篇】所以形軀依也。【類篇】象覆二人之形。【易·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禮·玉藻】衣,正色。裳,閒色。【傅·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又絲衣,祭服也。【詩·周額】絲衣其紑。又【博雅】寢衣,衾,服也。又【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又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又面衣。【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又耳衣。【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又綴衣,掌衣服官名。【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又白衣,未仕之稱。【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又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又垣衣,苔也。【王融詩】垣衣不可裳。又姓。【通志·氏族略】見《姓苑》。【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又人名。【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又靑衣,地名。【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註】今爲臨卭。又借服膺意。【書·康誥】紹聞衣德言。又【唐韻】於旣切,讀去聲。服之也。【玉篇】以衣被人也。【增韻】著衣也。【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又【韻補】於斤切。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一作㐆。【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
总述:诗句行子迎霜未授衣出自《九日酬颜少府》。作者是唐朝诗人高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