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穀旦于差

诗句
穀旦于差
拼音
 gǔ dàn yú chà
平仄
?仄平平
韵脚
上平九佳、上平四支、下平六麻
上一句
婆娑其下
下一句
南方之原

「穀旦于差」出自:《东门之枌》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穀旦于逝,越以鬷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穀旦于差」作者:

古诗文网收录了先秦到现代的数十万诗词,很多诗词因为作者不明,作者本站统一归为佚名。

「穀旦于差」辞典释义

◎ 穀的意思

【午集下 • 禾】穀·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1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祿切,音谷。【說文】續也。百穀之總名。从禾,㱿聲。【長箋】穀有穅秕,故从㱿。【書·洪範】百穀用成。【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周禮·天官·大宰】三農生九穀。【註】鄭司農云:九穀,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麥。一說九穀無秫大麥,而有粱苽。
【天官膳夫】食用六穀。【註】黍,稷,粱,麥,苽,稌。
【天官疾醫】五穀養其病。【註】麻,黍,稷,麥,豆。【酉陽雜俎】九穀,黍稷稻粱,三豆二麥。【爾雅翼】梁者,黍稷之總名。稻者,漑種之總名。菽者,衆豆之總名。三穀各二十種,爲六十,蔬果之屬,助穀各二十種,凡百穀。
【星經】八穀星,主黍,稷,稻,粱,麻,菽,麥,烏麻,星明則俱熟。
【爾雅·釋詁】穀,善也。【書·洪範】旣富方穀。【詩·風】穀旦于差。【禮·曲禮】自稱曰不穀。【註】謙稱。
生也。【詩·王風】穀則異室。【註】穀,生也。
【爾雅·釋言】穀,祿也。【詩·小雅】俾爾戩穀。【註】穀,祿也。
養也。【詩·小雅】以穀我士女。【戰國策】求百姓之饑寒者收穀之。
孺子曰穀。【荀子·禮論篇】臧穀猶且羞之。
國名。【春秋·桓七年】穀伯綏來朝。【註】穀國在南鄕築陽縣北。
水名。【周語】穀洛鬭。
【揚子·方言】螳螂,齊杞以東謂之馬穀。
姓。
穀梁,複姓。
【集韻】居切,音冓。祿也。【論語】不至於穀。皇侃讀。
楚地名。【左傳·僖二十八年】連穀。【陸德明·音義】胡木切,音斛。
與谷同。【前漢·王莽傳】穀風迅疾,從東北來。
與告通。【禮·檀弓】齊穀王姬之喪。【註】穀,當爲告,聲之譌。
叶訖力切。【六韜】紛紛渺渺,好色無極。吾觀其野,草菅勝穀。
叶工洛切。【詩·小雅】俶載南畝,播厥百穀。旣庭且碩,曾孫是若。
與㝅同。【左傳·宣四年】楚人謂乳穀,謂虎於菟。【集韻】或从米作糓。

◎ 旦的意思

【辰集上 • 日】旦·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1

【唐韻】【集韻】【韻會】得案切【正韻】得爛切,丹去聲。【說文】明也。从日見一上。一,地也。【玉篇】朝也,曉也。【爾雅·釋詁】旦,早也。【書·大禹謨】正月朔旦。【詩·陳風】穀旦于差
【大雅】昊天曰旦。【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曲阿,是謂旦明。
【詩·衞風】信誓旦旦。【箋】言其懇惻款誠。【疏】旦旦猶怛怛。【釋文】旦旦,《說文》作。
【詩·衞風·朱傳】旦旦,明也。
【前漢·惠帝紀】當爲城旦舂者。【註】城旦者,旦起行治城。舂者,婦人不豫外徭但舂作米,皆四歲也。
震旦,西域稱中國之名。【樓炭經】蔥河以東名震旦。
盍旦。【禮·坊記】相彼盍旦。【註】盍旦,夜鳴求旦之鳥。
與神同。【禮·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義也。【註】旦當爲神,篆字之誤也。
【韻補】叶都眷切。【庾敳·意賦】宗統竟初不別兮,大德亡其情願。天地短於朝生兮,億代促於始旦。

◎ 于的意思

【子集上 • 二】于·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1

【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音迂。【爾雅·釋詁】于,曰也。
往也。【書·大誥】民獻有十夫,予翼以于。【詩·小雅】王于出征
【儀禮·士冠禮】宜之于假。【註】于,猶爲也。宜之見爲大矣。
【聘禮】賄在聘于賄。【註】于讀曰爲。言當視賓之禮,而爲之財也。
【司馬相如·長門賦敘】因于解悲愁之辭。
未定之辭。【公羊傳·僖二十八年】歸于者何。歸于者,罪未定也。
行貌。【韓愈·上宰相書】于于焉而來矣。
于于,自足貌。【莊子·應帝王】其臥徐徐,其覺于于。
鐘兩口之閒曰于。【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鐘,兩欒謂之銑,銑閒謂之于。
【前漢·元后傳】衣絳緣諸于。【註】大掖衣也。
【唐書·元德秀傳】明皇命三百里內刺史縣令,以聲樂集,德秀惟樂工十人,聮袂歌于蔿于。
草名。【爾雅·釋草】茜,蔓于。【註】生水中。一名軒于。【司馬相如·子虛賦】菴閭軒于。
木名。【爾雅·釋木】棧木,于木。【註】僵木也。江東呼木觡。
淳于,縣名。今密州安丘縣,古淳于國。
姓。周武王第二子邘叔之後,以國爲氏,後因去邑爲于。
淳于,宣于,鮮于,多于,于,皆複姓。
三氏姓。勿忸于,阿伏于,見【魏書·官氏志】。
助語辭。【詩·召南】于沼于沚。【朱傳】于,於也。【周易】【毛詩】於皆作于。于於古通用。
【集韻】邕俱切,音紆。廣大貌。【禮·檀弓】邾婁考公之喪,徐君使容居來弔含。有司曰:諸侯之來辱敝邑者,易則易,于則于,易于雜者,未之有也。
【文王世子】仲尼曰: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聞之曰:爲人臣者,殺其身有益於君,則爲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俱與迂通。
【正韻】休居切,與吁通。歎辭。【詩·周南】于嗟麟兮。

◎ 差的意思

【寅集中 • 工】差·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7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初牙切【正韻】初加切,音杈。【說文】貳也,不相値也。【徐鍇曰】左于事,是不當値也。【廣韻】舛也。【韻會】差錯之義。【書•呂】察辭于差。【前漢•東方朔傳】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爾雅•釋詁】擇也。【釋文】差音㐅。【詩•小雅】旣差我馬。
【廣韻】楚宜切【集韻】【韻會】叉宜切【正韻】叉茲切,音縒。【廣韻】次也,不齊等也。【后漢荀爽傳】天子娶十二,諸侯以下各有等差。
【玉篇】參差,不齊也。【韻會】參差,亂絲貌。參相參爲參,兩相參爲差。【詩•周南】參差荇菜。【風俗通】舜作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其形參差,象鳳翼。
【韻會】參差,洞簫也。【楚辭•九歌】吹參差兮誰思。
【韻會】差池,燕飛也。【詩•邶風】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唐韻】楚佳切。【集韻】【韻會】【正韻】初佳切,音釵。【韻會】差使也。【唐宣宗詔】凡役事委令輪差。
擇也。【廣韻】也。【詩•風】穀旦于差。【釋文】差,鄭初佳反。王音嗟。徐七何反。
【廣韻】差殊,亦不齊。【禮•王制】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爲差。【釋文】差,初佳反。徐,初宜反。
僭差。【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軍禮同邦國。【註】同謂威其不協僭差者。【釋文】差,初佳反。
【韻會】夫差,吳王名。
差分,算法。【周禮•地官•九數註】有差分,今有重差。
【集韻】【韻會】【正韻】倉何切,音磋。【集韻】淅也。【禮•喪大記】御者差沐于堂上。【註】差,淅也。淅飯米取其潘爲沐也。
【韻補】差,過也。【屈原•離騷】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
【韻會】景差,楚人名。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楚懈切,釵去聲。【廣韻】病除也。【集韻】瘉也。【魏志•張遼傳】疾小差。
【韻會】差,較也。【左傳•宣十二年註】拔旗投衡使不帆,風差輕。【釋文】差,初賣反。
【集韻】楚嫁切,杈去聲。差異也。【韓愈•瀧吏詩】颶風有時作,掀簸眞差事。
與磋通。【韻會】磋或作差。
【集韻】古與嗟通。註詳口部十畫。

总述:诗句穀旦于差出自《东门之枌》。作者是先秦诗人佚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