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四方且半额
- 拼音
- sì fāng qiě bàn é
- 平仄
- 仄平仄仄仄
- 韵脚
- 入声十一陌
- 上一句
- 城中好广眉
- 下一句
- 城中好大袖
「四方且半额」出自:《城中谣(城中好高髻)》
「四方且半额」作者: 两汉乐府
「四方且半额」辞典释义
◎ 四方的意思
⒈ 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引《礼记·射义》:“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水浒传》第六六回:“四下里,十数处火光亘天,四方不辨。”⒉ 天下;各处。
引《易·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淮南子·原道训》:“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
高诱 注:“抚,安也。四方,谓之天下也。”
《新唐书·吐蕃传上》:“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
柳杞 《好年胜景》:“他的父辈是个爱交游的流浪汉,凭一付担子,走遍四方。”⒊ 指四方诸侯之国。
引《诗·大雅·下武》:“受天之祜,四方来贺。”
孔颖达 疏:“武王 既受得天之祜福,故四方诸侯之国皆贡献庆之。”
《论语·子路》:“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 楚 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 楚国,不可救疗。”⒋ 指京城以外的地区。
引《东观汉记·马廖传》:“长安 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
⒌ 指四方之神。
引《礼记·曲礼下》:“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徧。”
郑玄 注:“祭四方,谓祭五官之神於四郊也。 句芒 在东, 祝融、后土 在南, 蓐收 在西, 玄冥 在北。”
《礼记·祭法》:“四坎坛,祭四方也。”
郑玄 注:“四方,即谓山林、川谷、丘陵之神也。祭山林、丘陵於坛,川谷於坎。”
《汉书·礼乐志》:“练时日,侯有望,焫膋萧,延四方。”
颜师古 注:“四方,四方之神也。”⒍ 指正方形或立方体。
引《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劣兄在此地住了冒冒的七十年了,也没见过那豪杰,是四方脑袋,八楞儿脑袋。”
例如:四方桌;四方匣子。
◎ 且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且·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4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淺野切【正韻】七野切,音跙。借曰之辭。【論語】且予之類是也。又未定之辭。【禮·檀弓】曾子曰:祖者,且也。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又又也。【詩·小雅】君子有酒,多且旨。又此也。【詩·周頌】匪且有且。【傳】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又姑且也。【詩·唐風】且以喜樂。又將也。【史記·項羽紀】范增謂項莊曰:若屬且爲所鹵。又苟且也。【莊子·庚桑楚】老子語南榮趎曰:與物且者,其身不容,焉能容人。【註】且者,姑與物爲雷同,而志不在也。又姓。宋且謹修,明且。俗誤讀苴。又通作俎。薦牲具。祭祀燕饗用之。又【集韻】【韻會】【正韻】子余切,音疽。【說文】薦也。又同趄。行不進也。【易·夬卦】其行次且。別作趦趄。又多貌。【詩·大雅】籩豆有且。又蝍蛆亦曰卽且。【史記·龜筴傳】騰蛇之神,而殆於卽且。又【爾雅·釋天】六月爲且。【郭註】闕詁。或云:一作焦月。六月盛熱,故曰焦。又巴且,見【司馬相如賦】。【史記】作猼且,卽巴焦。又語餘聲。【詩·鄭風】士曰旣且。【朱傳】音疽。語辭,與乃見狂且,其樂只且,匪我思且,椒聊且,曰父母且,諸且字皆語餘聲。又【集韻】【韻會】【正韻】叢租切。與徂同,往也。又【韻會】七序切,徐去聲。恭敬貌。【詩·周頌】有萋有且。【正字通】《說文》且从几,足有二橫。一,地也。象藉於地形。音阻。阻詛諧且爲聲,餘義皆假借。孫愐譌用子余切。《韻會》馬韻且引《說文》義同俎,譌轉魚韻,爲孫切所蔽,音同疽,音義相矛盾。又俎本作且,且字借義旣廣,故別加半肉作俎以別之。◎ 半额的意思
⒈ 谓宽达额之一半。
引《后汉书·马廖传》:“长安 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
南朝 梁 吴均 《与柳恽相赠答》诗之二:“纤腰曳广袖,半额画长蛾。”
宋 苏轼 《与潘三失解后饮酒》诗:“千金敝帚人谁买,半额峨眉世所妍。”⒉ 数额的一半。
引《宋史·选举志一》:“欲加试《论语》大义,仍裁半额,注官依科目次序。”
总述:诗句四方且半额出自《城中谣(城中好高髻)》。作者是汉朝诗人两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