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四方高一尺

诗句
四方高一尺
拼音
 sì fāng gāo yī chǐ
平仄
仄平平仄仄
韵脚
入声十一陌
上一句
城中好高髻
下一句
城中好广眉

「四方高一尺」出自:《城中谣(城中好高髻)》

【城中谣】 城中好高髻,[1] 四方高一尺。[2] 城中好广眉,[3] 四方且半额。[4] 城中好大袖,[5] 四方全匹帛。

「四方高一尺」作者:

【乐府】:乐府,原本是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创立于西汉武帝时期,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所搜集、演唱的歌诗统称之为「乐府」,于是乐府便由音乐机关名称一变而为可以入乐诗体的名称。刘勰《文心雕龙·乐府篇》…

「四方高一尺」辞典释义

◎ 四方的意思

⒈  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礼记·射义》:“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水浒传》第六六回:“四下里,十数处火光亘天,四方不辨。”

⒉  天下;各处。

《易·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淮南子·原道训》:“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
高诱 注:“抚,安也。四方,谓之天下也。”
《新唐书·吐蕃传上》:“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
柳杞 《好年胜景》:“他的父辈是个爱交游的流浪汉,凭一付担子,走遍四方。”

⒊  指四方诸侯之国。

《诗·大雅·下武》:“受天之祜四方来贺。”
孔颖达 疏:“武王 既受得天之祜福,故四方诸侯之国皆贡献庆之。”
《论语·子路》:“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 楚 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 楚国,不可救疗。”

⒋  指京城以外的地区。

《东观汉记·马廖传》:“长安 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

⒌  指四方之神。

《礼记·曲礼下》:“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徧。”
郑玄 注:“祭四方,谓祭五官之神於四郊也。 句芒 在东, 祝融、后土 在南, 蓐收 在西, 玄冥 在北。”
《礼记·祭法》:“四坎坛,祭四方也。”
郑玄 注:“四方,即谓山林、川谷、丘陵之神也。祭山林、丘陵於坛,川谷於坎。”
《汉书·礼乐志》:“练时日,侯有望,焫膋萧,延四方。”
颜师古 注:“四方,四方之神也。”

⒍  指正方形或立方体。

《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劣兄在此地住了冒冒的七十年了,也没见过那豪杰,是四方脑袋,八楞儿脑袋。”

如:四方桌;四方匣子。

◎ 高的意思

【亥集上 • 高】高·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0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音羔。【說文】崇也。象臺觀高之形。从冂口。與倉舍同意。【易·繫辭】高以,貴賤位矣。【註】高謂天體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貴。
【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
姓。【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
【集韻】【韻會】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釋文】高,古報反。
如字。
叶居侯切,音鉤。【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叶居何切。【蘇黃門·嚴顏】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譌。嚴顏生平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韻會】俗作髙。

◎ 一尺的意思

⒈  表度量。十寸为一尺。

《庄子·天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度量衡以黍生之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
《水浒传》第八四回:“原来那 天山勇,马上惯使漆抹弩,一尺来长铁翎箭,有名唤做一点油。”

⒉  形容极短或极宽,多含夸张之意,非实指。 《韩诗外传》卷七:“子贡 曰:‘两国搆难,壮士列阵,尘埃涨天。

赐 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粮,解两国之难。’”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市吏於是与 子胥 俱入见王, 王僚 恠其状伟,身长一丈,腰十围,眉间一尺。”
唐 孟郊 《秋怀》诗之三:“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剑飞。”

总述:诗句四方高一尺出自《城中谣(城中好高髻)》。作者是汉朝诗人两汉乐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