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音信若为通

诗句
音信若为通
拼音
 yīn xìn ruò wéi tōng
平仄
平仄仄仄平
韵脚
上平一东
上一句
别离方异域

「音信若为通」出自:《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音信若为通」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九岁知属辞,十九岁应京兆府试点了头名,二十一岁(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大乐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规表演黄狮子舞被贬为济州(在今山东境内)司功参军。宰相张九龄执政时,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转…

「音信若为通」辞典释义

◎ 音信的意思

⒈  音讯;信息。

《宋书·范晔传》:“吾虽幽逼日苦,命在漏刻,义慨之士,时有音信。”
唐 王维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红楼梦》第八四回:“张 家虽係老亲,但近年来久已不通音信。”
靳以 《别人的故事》:“到我和他们做邻居的时候,他已经两年没有音信了。”

◎ 若为的意思

⒈  怎样;怎样的。

《南齐书·高逸传·明僧绍》:“天子若来,居士若为相对?”
唐 萧意 《长门失宠》诗:“不知金屋里更贮若为人?”
宋 苏轼 《和沉立之留别诗》之二:“试问别来秋几许,春江万斛若为量?”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宁调元 《燕京杂诗》:“弦管 燕京 三月天,风沙扑面若为怜?”

⒉  怎堪。

唐 王维 《送杨少府贬郴州》诗:“明到 衡山 与 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唐 白居易 《重到华阳观旧居》诗:“若为重入 华阳观,病鬢愁心四十三。”

⒊  怎能。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隔谷歌一》:“食粮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宋 范成大 《燕堂书事》诗:“耳边情话少,笑口若为开?”

⒋  倘若。

唐 雍裕之 《江边柳》诗:“若为丝不断,留取繫郎船。”
唐 白居易 《春至》诗:“若为南国春还至争向东楼日又长。”

◎ 通的意思

【酉集下 • 辵】通·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7

〔古文〕【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統平聲。【說文】達也。【正韻】徹也。【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禮·學記】知類通達。
亨也,順也。【禮·儒行】上通而不困。【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
暢也。【爾雅】四時和爲通正。【註】通,平暢也。
總也。【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
開也。【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註】謂更開置之也。
也。【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註】謂道之也。
凡人往來交好曰通。【前漢·季布傳】非長者勿與通。
【陸賈傳】剖符通使。
書名。【白虎通】班固著。【風俗通】應劭著。
書首末全曰通。【後漢·崔實傳】宜寫一通。
凡物色純者謂之通。【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爲旃。【註】通帛,無他物之飾也。
通鼓。【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疏】司馬振鐸,將軍以下卽擊鼓,故云通鼓。
井地名。【前漢·法志】方里爲井,井十爲通。
【廣韻】州名。
【韻會】馬矢曰通。【後漢·戴就傳】以馬通薰之。
【左傳·杜預註】旁淫曰通。
叶他郞切,音湯。【東方朔·七諫】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衆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总述:诗句音信若为通出自《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