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年初十五最风流
- 拼音
- nián chū shí wǔ zuì fēng liú
- 平仄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韵脚
- 下平十一尤
- 上一句
- 花毛间看总皆知
- 下一句
- 新赐云鬟便上头
「年初十五最风流」出自:《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三十六宫连内苑,太平天子住昆山。
会真广殿约宫墙,楼阁相扶倚太阳。
净甃玉阶横水岸,御炉香气扑龙床。
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
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来去碧波中。
东内斜将紫禁通,龙池凤苑夹城中。
晓钟声断严妆罢,院院纱窗海日红。
殿名新立号重光,岛上亭台尽改张。
但是一人行幸处,黄金阁子锁牙床。
夹城门与内门通,朝罢巡游到苑中。
每日日高祗候处,满堤红艳立春风。
厨船进食簇时新,侍宴无非列近臣。
日午殿头宣索鲙,隔花催唤打鱼人。
立春日进内园花,红蕊轻轻嫩浅霞。
跪到玉阶犹带露,一时宣赐与宫娃。
三面宫城尽夹墙,苑中池水白茫茫。
直从狮子门前入,旋见亭台绕岸傍。
离宫别院绕宫城,金版轻敲合凤笙。
夜夜月明花树底,傍池长有按歌声。
御制新翻曲子成,六宫才唱未知名。
尽将觱篥来抄谱,先按君王玉笛声。
旋移红树斫新苔,宣使龙池更凿开。
展得绿波宽似海,水心楼殿胜蓬莱。
太虚高阁凌虚殿,背倚城墙面枕池。
诸院各分娘子位,羊车到处不教知。
修仪承宠住龙池,扫地焚香日午时。
等候大家来院里,看教鹦鹉念新诗。
才人出入每参随,笔砚将行绕曲池。
能向彩笺书大字,忽防御制写新诗。
六宫官职总新除,宫女安排入画图。
二十四司分六局,御前频见错相呼。
春风一面晓妆成,偷折花枝傍水行。
却被内监遥觑见,故将红豆打黄莺。
殿前排宴赏花开,宫女侵晨探几回。
斜望花开遥举袖,传声宣唤近臣来。
小球场近曲池头,宣唤勋臣试打球。
先向画楼排御幄,管弦声动立浮油。
供奉头筹不敢争,上棚等唤近臣名。
内人酌酒才宣赐,马上齐呼万岁声。
殿前宫女总纤腰,初学乘骑怯又娇。
上得马来才欲走,几回抛鞚抱鞍桥。
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
上棚知是官家认,遍遍长赢第一筹。
翔鸾阁外夕阳天,树影花光远接连。
望见内家来往处,水门斜过罨楼船。
内家追逐采莲时,惊起沙鸥两岸飞。
兰棹把来齐拍水,并船相斗湿罗衣。
新秋女伴各相逢,罨画船飞别浦中。
旋折荷花伴歌舞,夕阳斜照满衣红。
少年相逐采莲回,罗帽罗衫巧制裁。
每到岸头长拍水,竞提纤手出船来。
早春杨柳引长条,倚岸沿堤一面高。
称与画船牵锦缆,暖风搓出彩丝绦。
内家宣锡生辰宴,隔夜诸宫进御花。
后殿未闻宫主入,东门先报下金车。
端午生衣进御床,赭黄罗帕覆金箱。
美人捧入南薰殿,玉腕斜封彩缕长。
选进仙韶第一人,才胜罗绮不胜春。
重教按舞桃花下,只踏残红作地裀.
侍女争挥玉弹弓,金丸飞入乱花中。
一时惊起流莺散,踏落残花满地红。
七宝阑干白玉除,新开凉殿幸金舆。
一沟泛碧流春水,四面琼钩搭绮疏。
山楼彩凤栖寒月,宴殿金麟吐御香。
蜀锦地衣呈队舞,教头先出拜君王。
天外明河翻玉浪,楼西凉月涌金盆。
香销甲乙床前帐,宫锁玲珑闭殿门。
细风欹叶撼宫梧,早怯秋寒著绣繻.玉宇无人双燕去,一弯新月上金枢。
夜寒金屋篆烟飞,灯烛分明在紫微。
漏永禁宫三十六,燕回争踏月轮归。
晓吹翩翩动翠旗,炉烟千叠瑞云飞。
何人奏对偏移刻,御史天香隔绣衣。
金井秋啼络纬声,出花宫漏报严更。
不知谁是金銮直,玉宇沉沉夜气清。
内庭秋燕玉池东,香散荷花水殿风。
阿监采菱牵锦缆,月明犹在画船中。
东宫花烛彩楼新,天上仙桥上锁春。
偏出六宫歌舞奏,嫦娥初到月虚轮。
纱幔薄垂金麦穗,帘钩纤挂玉葱条。
楼西别起长春殿,香碧红泥透蜀椒。
翠华香重玉炉添,双凤楼头晓日暹。
扇掩红鸾金殿悄,一声清跸卷珠帘。
金作蟠龙绣作麟,壶中楼阁禁中春。
君王避暑来游幸,风月横秋气象新。
清晓自倾花上露,冷侵宫殿玉蟾蜍。
擘开五色销金纸,碧锁窗前学草书。
翠钿贴靥轻如笑,玉凤雕钗袅欲飞。
拂晓贺春皇帝阁,彩衣金胜近龙衣。
琐声金彻阁门环,帘卷珍珠十二间。
别殿春风呼万岁,中丞新押散朝班。
鸡人报晓传三唱,玉井金床转辘轳。
烟引御炉香绕殿,漏签初刻上铜壶。
御按横金殿幄红,扇开云表露天容。
太常奏备三千曲,乐府新调十二钟。
宫女熏香进御衣,殿门开锁请金匙。
朝阳初上黄金屋,禁夜春深昼漏迟。
三月金明柳絮飞,岸花堤草弄春时。
楼船百戏催宣赐,御辇今年不上池。
内人稀见水秋千,争擘珠帘帐殿前。
第一锦标谁夺得,右军输却小龙船。
夜色楼台月数层,金猊烟穗绕觚棱。
重廊屈折连三殿,密上真珠百宝灯。
天门晏闭九重关,楼倚银河气象间。
一点星球重绛阙,五云仙仗下蓬山。
禁里春浓蝶自飞,御蚕眠处弄新丝。
碧窗尽日教鹦鹉,念得君王数首诗。
斗草深宫玉槛前,春蒲如箭荇如钱。
不知红药阑干曲,日暮何人落翠钿。
太液波清水殿凉,画船惊起宿鸳鸯。
翠眉不及池边柳,取次飞花入建章。
御座垂帘绣额单,冰山重叠贮金盘。
玉清迢递无尘到,殿角东西五月寒。
春心滴破花边漏,晓梦敲回禁里钟。
十二楚山何处是,御楼曾见两三峰。
博山夜宿沈香火,帐外时闻暖凤笙。
理遍从头新上曲,殿前龙直未交更。
春殿千官宴却归,上林莺舌报花时。
宣徽旋进新裁曲,学士争吟应诏诗。
钓线沈波漾彩舟,鱼争芳饵上龙钩。
内人急捧金盘接,拨剌红鳞跃未休。
蕙炷香销烛影残,御衣熏尽辄更阑。
归来困顿眠红帐,一枕西风梦里寒。
东宫降诞挺佳辰,少海星边拥瑞云。
中尉传闻三日宴,翰林当撰洗儿文。
酒库新修近水傍,泼醅初熟五云浆。
殿前供御频宣索,追入花间一阵香。
白藤花限白银花,閤子门当寝殿斜。
近被宫中知了事,每来随驾使煎茶。
西球场里打球回,御宴先于苑内开。
宣索教坊诸伎乐,傍池催唤入船来。
昭仪侍宴足精神,玉烛抽看记饮巡。
倚赖识书为录事,灯前时复错瞒人。
后宫阿监裹罗巾,出入经过苑囿频。
承奉圣颜忧误失,就中长怕内夫人。
管弦声急满龙池,宫女藏钩夜宴时。
好是圣人亲捉得,便将浓墨扫双眉。
密室红泥地火炉,内人冬日晚传呼。
今宵驾幸池头宿,排比椒房得暖无。
画船花舫总新妆,进入池心近岛傍。
松柏楼窗楠木板,暖风吹过一团香。
三清台近苑墙东,楼槛层层映水红。
尽日绮罗人度曲,管弦声在半天中。
安排诸院接行廊,外槛周回十里强。
青锦地衣红绣毯,尽铺龙脑郁金香。
安排竹栅与笆篱,养得新生鹁鸽儿。
宣受内家专喂饲,花毛间看总皆知。
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便上头。
按罢霓裳归院里,画楼云阁总重修。
金画香台出露盘,黄龙雕刻绕朱阑。
焚修每遇三元节,天子亲簪白玉冠。
六宫一例鸡冠子,新样交镌白玉花。
欲试澹妆兼道服,面前宣与唾盂家。
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
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
小小宫娥到内园,未梳云鬓脸如莲。
自从配与夫人后,不使寻花乱入船。
锦城上起凝烟阁,拥殿遮楼一向高。
认得圣颜遥望见,碧阑干映赭黄袍。
水车踏水上宫城,寝殿檐头滴滴鸣。
助得圣人高枕兴,夜凉长作远滩声。
平头船子小龙床,多少神仙立御旁。
旋刺篙竿令过岸,满池春水蘸红妆。
苑东天子爱巡游,御岸花堤枕碧流。
新教内人供射鸭,长将弓箭绕池头。
罗衫玉带最风流,斜插银篦慢裹头。
闲向殿前骑御马,挥鞭横过小红楼。
沉香亭子傍池斜,夏日巡游歇翠华。
帘畔玉盆盛净水,内人手里剖银瓜。
薄罗衫子透肌肤,夏日初长板阁虚。
独自凭阑无一事,水风凉处读文书。
婕妤生长帝王家,常近龙颜逐翠华。
杨柳岸长春日暮,傍池行困倚桃花。
月头支给买花钱,满殿宫人近数千。
遇著唱名多不语,含羞走过御床前。
小雨霏微润绿苔,石楠红杏傍池开。
一枝插向金瓶里,捧进君王玉殿来。
锦鳞跃水出浮萍,荇草牵风翠带横。
恰似金梭撺碧沼,好题幽恨写闺情。
春天睡起晓妆成,随侍君王触处行。
画得自家梳洗样,相凭女伴把来呈。
舞头皆著画罗衣,唱得新翻御制词。
每日内庭闻教队,乐声飞上到龙墀。
春早寻花入内园,竞传宣旨欲黄昏。
明朝驾幸游蚕市,暗使毡车就苑门。
半夜摇船载内家,水门红蜡一行斜。
圣人正在宫中饮,宣使池头旋折花。
春日龙池小宴开,岸边亭子号流杯。
沈檀刻作神仙女,对捧金尊水上来。
梨园子弟簇池头,小乐携来候宴游。
旋炙银笙先按拍,海棠花下合梁州。
慢梳鬟髻著轻红,春早争求芍药丛。
近日承恩移住处,夹城里面占新宫。
别色官司御辇家,黄衫束带脸如花。
深宫内院参承惯,常从金舆到日斜。
日高房里学围棋,等候官家未出时。
为赌金钱争路数,专忧女伴怪来迟。
摴蒱冷澹学投壶,箭倚腰身约画图。
尽对君王称妙手,一人来射一人输。
慢揎红袖指纤纤,学钓池鱼傍水边。
忍冷不禁还自去,钓竿常被别人牵。
宣城院约池南岸,粉壁红窗画不成。
总是一人行幸处,彻宵闻奏管弦声。
丹霞亭浸池心冷,曲沼门含水脚清。
傍岸鸳鸯皆著对,时时出向浅沙行。
杨柳阴中引御沟,碧梧桐树拥朱楼。
金陵城共滕王阁,画向丹青也合羞。
晚来随驾上城游,行到东西百子楼。
回望苑中花柳色,绿阴红艳满池头。
牡丹移向苑中栽,尽是藩方进入来。
未到末春缘地暖,数般颜色一时开。
明朝腊日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
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
盘凤鞍鞯闪色妆,黄金压胯紫游缰。
自从拣得真龙种,别置东头小马坊。
翠辇每从城畔出,内人相次簇池隈。
嫩荷花里摇船去,一阵香风逐水来。
高烧红烛点银灯,秋晚花池景色澄。
今夜圣人新殿宿,后宫相竞觅祇承。
苑中排比宴秋宵,弦管挣摐各自调。
日晚阁门传圣旨,明朝尽放紫宸朝。
夜深饮散月初斜,无限宫嫔乱插花。
近侍婕妤先过水,遥闻隔岸唤船家。
宫娥小小艳红妆,唱得歌声绕画梁。
缘是太妃新进入,座前颁赐小罗箱。
池心小样钓鱼船,入玩偏宜向晚天。
挂得彩帆教便放,急风吹过水门前。
傍池居住有渔家,收网摇船到浅沙。
预进活鱼供日料,满筐跳跃白银花。
秋晚红妆傍水行,竞将衣袖扑蜻蜓。
回头瞥见宫中唤,几度藏身入画屏。
御沟春水碧于天,宫女寻花入内园。
汗湿红妆行渐困,岸头相唤洗花钿。
亭高百尺立春风,引得君王到此中。
床上翠屏开六扇,折枝花绽牡丹红。
内人承宠赐新房,红纸泥窗绕画廊。
种得海柑才结子,乞求自送与君王。
翡翠帘前日影斜,御沟春水浸成霞。
侍臣向晚随天步,共看池头满树花。
金碧阑干倚岸边,卷帘初听一声蝉。
殿头日午摇纨扇,宫女争来玉座前。
嫩荷香扑钓鱼亭,水面文鱼作队行。
宫女齐来池畔看,傍帘呼唤勿高声。
新翻酒令著词章,侍宴初闻忆却忙。
宣使近臣传赐本,书家院里遍抄将。
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
内人对御分明看,先赌红罗被十床。
寝殿门前晓色开,红泥药树间花栽。
君王未起翠帘卷,又发宫人上直来。
海棠花发盛春天,游赏无时引御筵。
绕岸结成红锦帐,暖枝犹拂画楼船。
日晚宫人外按回,自牵骢马出林隈。
御前接得高叉手,射得山鸡喜进来。
朱雀门高花外开,球场空阔净尘埃。
预排白兔兼苍狗,等候君王按鹘来。
会仙观内玉清坛,新点宫人作女冠。
每度驾来羞不出,羽衣初著怕人看。
老大初教学道人,鹿皮冠子澹黄裙。
后宫歌舞今抛掷,每日焚香事老君。
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诞降辰。
满殿香花争供养,内园先占得铺陈。
金章紫绶选高班,每每东头近圣颜。
才艺足当恩宠别,只堪供奉一场闲。
内人深夜学迷藏,遍绕花丛水岸傍。
乘兴忽来仙洞里,大家寻觅一时忙。
小院珠帘著地垂,院中排比不相知。
羡他鹦鹉能言语,窗里偷教鸲鹆儿。
岛树高低约浪痕,苑中斜日欲黄昏。
树头木刻双飞鹤,荡起晴空映水门。
大臣承宠赐新庄,栀子园东柳岸傍。
今日圣恩亲幸到,板桥头是读书堂。
树叶初成鸟护窠,石榴花里笑声多。
众中遗却金钗子,拾得从他要赎么。
小殿初成粉未干,贵妃姊妹自来看。
为逢好日先移入,续向街西索牡丹。
内人相续报花开,准拟君王便看来。
逢著五弦琴绣袋,宜春院里按歌回。
巡吹慢遍不相和,暗数看谁曲校多。
明日梨花园里见,先须逐得内家歌。
黄金合里盛红雪,重结香罗四出花。
一一傍边书敕字,中官送与大臣家。
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夫。
乞与金钱争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
小随阿姊学吹笙,见好君王赐与名。
夜拂玉床朝把镜,黄金殿外不教行。
日高殿里有香烟,万岁声长动九天。
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
宫花不共外花同,正月长生一半红。
供御樱桃看守别,直无鸦鹊到园中。
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
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
大仪前日暖房来,嘱向朝阳乞药栽。
敕赐一窠红踯躅,谢恩未了奏花开。
御前新赐紫罗襦,步步金阶上软舆。
宫局总来为喜乐,院中新拜内尚书。
鹦鹉谁教转舌关,内人手里养来奸。
语多更觉承恩泽,数对君王忆陇山。
分朋闲坐赌樱桃,收却投壶玉腕劳。
各把沈香双陆子,局中斗累阿谁高。
禁寺红楼内里通,笙歌引驾夹城东。
裹头宫监堂前立,手把牙鞘竹弹弓。
舞来汗湿罗衣彻,楼上人扶下玉梯。
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银泥。
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
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
众中偏得君王笑,偷把金箱笔砚开。
书破红蛮隔子上,旋推当直美人来。
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
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
玉箫改调筝移柱,催换红罗绣舞筵。
未戴柘枝花帽子,两行宫监在帘前。
窗窗户户院相当,总有珠帘玳瑁床。
虽道君王不来宿,帐中长是炷牙香。
「年初十五最风流」作者: 花蕊夫人
「年初十五最风流」辞典释义
◎ 年初的意思
⒈ 指一年的开头几天。
例如:我国农村都有年初走亲戚的习俗。
◎ 十的意思
【子集下 • 十】十·康熙筆画:2·部外筆画:0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音拾。【說文】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易,數生于一,成于十。【易·繫辭】天九地十。【前漢·韓安國傳】利不十者,不易業。又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漢·谷永傳】天所不饗,什倍於前。【枚乗傳】此其與秦地相什,而功相百。又【韻會】令官文書借作拾。又【陸游老學菴筆記】轉平聲,可讀爲諶。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宋文安公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鼂以道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五的意思
【子集上 • 二】五·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2
◎ 最的意思
【辰集上 • 曰】最·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古文〕【唐韻】【集韻】祖外切,音醉。【說文】犯而取也。又【玉篇】聚也。【公羊傳·隱元年】會,猶最也。【註】最,聚也。最之爲言聚,今聚民曰投最。又【廣韻】極也。【史記·周勃世家】攻槐里好畤最。【註】於將率之中功爲最。【後漢·崔寔傳】常爲邊最。【註】最爲第一。又【史記·周勃世家】定上谷十一縣,右北平十六縣,遼西、遼東二十九縣,漁陽二十二縣,最。【註】索隱曰:最,都凡也,謂總舉其攻戰克獲之數也。又【前漢·敘傳】猶無益於殿最。【註】殿,負也。最,善也。【後漢·百官志】卽奏其殿最,而行賞罰。【註】課第長吏不稱職者爲殿,其有治能者爲最。又【小爾雅】最,叢也。又要也。【玉篇】齊也。又【集韻】徂外切,音蕞。又取外切,音襊。義同。又【集韻】粗括切。撮,或作最。【說文】本从冃,俗从曰。◎ 风流的意思
⒈ 风流动或流逝。参见“风流云散”。
引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未穷观而极览,忽云散而风流。”
⒉ 风行;流传。
引汉 苏顺 《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 战国,逮於两 汉,风流弥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 隋 唐,风流已远。”⒊ 风尚习俗。
引《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
唐 韩休 《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 陈赓 《子猷访戴图》诗:“两 晋 崇玄虚,风流变华夏。”⒋ 犹遗风;流风馀韵。
引《汉书·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欧阳修 《跋<永城县学记>》:“唐 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 魏 晋 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 钱谦益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畬耕穫,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⒌ 洒脱放逸;风雅潇洒。
引《后汉书·方术传论》:“汉 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 牟融 《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 林四娘 ﹞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老 庄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⒍ 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引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红楼梦》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 蘅 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⒎ 杰出不凡。
引宋 苏轼 《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僕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復梦见哉!”
郭小川 《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⒏ 指杰出不凡的人物。
引《晋书·刘毅传》:“六国多雄士, 正始 出风流。”
《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八·苏轼》:“古今风流, 宋 有 子瞻,唐 有 太白,晋 有 东山,本无几也。”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⒐ 风度。
引《晋书·谢混传》:“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 裕 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
《魏书·元彧传》:“临淮 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鯁之操。”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徐学士 风流蒨蒨,容貌堂堂。”⒑ 风操,品格。
引《后汉书·王畅传》:“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
《隋书·高祖纪上》:“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 唐顺之 《谒夷齐庙》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磯。”⒒ 荣宠。
引唐 张说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⒓ 风格、流派。
引《隋书·经籍志一》:“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
《隋书·经籍志四》:“自 灵均 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⒔ 谓风韵美好动人。
引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
《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 楚云 ﹞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⒕ 花哨轻浮。
引《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壻,风流无準凭。”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 柯露西,一个 美国 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⒖ 指男女私情事。
引宋 陈师道 《踏莎行》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準拟风流病。”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翁 ﹞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
总述:诗句年初十五最风流出自《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作者是唐朝诗人花蕊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