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行人相见便东西

诗句
行人相见便东西
拼音
 xíng rén xiāng jiàn biàn dōng xī
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
上平八齐
上一句
两京路上梅花发
下一句
日暮溪头饮马别

「行人相见便东西」出自:《送客东归》

昨夜东风吹尽雪,两京路上梅花发。行人相见便东西
日暮溪头饮马别。把君衫袖望垂杨,两行泪下思故乡。

「行人相见便东西」作者: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

「行人相见便东西」辞典释义

◎ 行人的意思

⒈  出行的人;出征的人。

《管子·轻重己》:“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
唐 杜甫 《兵车行》:“车轔轔,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这一路是贼盗出没的地方……走着须要小心,大道正路不妨,十里一墩,五里一堡,还有来往的行人。”

⒉  官名。掌管朝觐聘问的官。 《周礼·秋官》有行人。 春秋、战国 时各国都有设置。 汉 代大鸿胪属官有行人,后改称大行令。 明 代设行人司,复有行人之官,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周礼·秋官·讶士》:“邦有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
《国语·晋语八》:“秦景公 使其弟 鍼 来求成, 叔向 命召行人 子员。行人 子朱 曰:‘ 朱 也在此。’”
韦昭 注:“行人,掌宾客之官。”
又主号令之官。 《汉书·食货志上》:“孟春之月,羣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诗。”
颜师古 注:“行人,遒人也,主号令之官。”

⒊  使者的通称。

《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
尹知章 注:“行人,使人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辩给之材,行人之任也。”
《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初, 燕 人许割 虎牢 以西赂 秦。晋 兵既退, 燕 人悔之,谓 秦 人曰:‘行人失辞。有国有家者,分灾救患,理之常也。’”
清 王韬 《星轺指掌序》:“行人之设,肇自古昔,然皆王国下逮侯邦;而诸侯亦各相聘问,藉以讲信修睦。”

⒋  小吏差役。

《元典章·刑部五·检验》:“检验尸伤,已有常式,近年以来,亲民之官不以人命为重,往往推延,致令发变。及不亲临监视,转委公吏行人与復检官司。”
《水浒传》第三回:“一面教拘集 郑屠 家邻佑人等,点了仵作行人,着仰本地坊官人并坊厢里正,再三检验已了。”

⒌  媒人。参见“行媒”。

宋 王钦臣 《甲申杂记》:“﹝ 李化先 ﹞少好神仙事,父母强令娶妇,遣行人议 曹 氏之女。及礼席之日, 曹氏 已入门, 化先 踰垣而走。”
《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你我爱亲做亲,我不争你的财礼,你也不争我的装奩……况且一墙之隔,打开一个门就搀了过来,行人钱都可以省得的。”

⒍  指活着的人。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护兰童子》:“‘夙缘还却三生债,不道未归人断肠。’未归人,用死者为归人,生者为行人之义。”

⒎  复姓。 春秋 郑 有 行人子羽。见《慎子》。

⒏  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金 朝城镇商业中的行,见于记载的有油面行、布行、银行等。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称为‘行人’。”

◎ 相见的意思

⒈  彼此会面。

《礼记·曲礼下》:“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
旧题 汉 李陵 《与苏武诗》之三:“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宋 苏轼 《和子由除夜之日省宿致斋》之一:“等是新年未相见,此身应坐不归田。”
《红楼梦》第四回:“姊妹们一朝相见,悲喜交集,自不必説。”
巴金 《随想录》五:“我们分散了,又重见,相见后又别离。”

◎ 便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便·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7

【廣韻】婢面切【集韻】【韻會】【正韻】毗面切,音卞。順也,利也,宜也。【荀子·議兵篇】汝所謂便者,不便之便也。所謂仁義者,大便之便也。【前漢·趙充國傳】留屯田十二便。
習也。【禮·表記】唯欲行之浮于名也。故自謂便人。【註】亦言其謙也。辟仁聖之名,云自便習於此事之人耳。
安也。【前漢·武帝紀】便殿火。【註】凡言便殿,便宮,便坐者,所以就便安也。
卽也,輒也。【莊子·達生篇】若乃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
溲也。【前漢·張安世傳】郞有醉便殿上者,安世曰:何知非反水漿耶。
【集韻】毗連切【正韻】蒲眠切,音駢。【爾雅·釋訓】便便,辨也。【論語】便便言。
【韓詩】便便,閒雅貌。
肥滿貌。【後漢·邊韶傳】邊孝先,腹便便。
便辟,足恭也。【書·囧命】便辟側媚。
姓。漢有少府便樂成。
通平。【書·堯典】平章百姓。【史記·五帝紀】作便。互詳平字註。
叶毗賔切,音頻。【琳·車渠椀賦】玉爵不揮,欲厥珍兮。豈若陶梓,爲用便兮。【說文】从更。从人,人有不便更之。

◎ 东西的意思

⒈  方位名。东方与西方;东边与西边。

《墨子·节用中》:“古者 尧 治天下,南抚 交阯,北降 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高赞 看椅上坐。 钱青 自谦幼辈,再三不肯,只得东西昭穆坐下。”
叶圣陶 《黄山三天》:“文殊院 前边的 文殊台 比较宽阔些,可是靠南突出的东西两块大石,顶部凿平,留着边缘作自然的栏杆,那地位更窄了。”

⒉  从东到西。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秦 为 阿房殿,在 长安 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
《北齐书·文宣帝纪》:“先是,自 西河 总秦戍 筑长城东至於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餘里。”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一章:“举全地经纬分为百度,赤道之北五十度,赤道之南五十度,东西百度,共一万度。”

⒊  近旁,旁侧。

唐 薛涛 《十离诗·马离厩》:“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
宋 欧阳修 《四月九日幽谷见绯桃盛开》诗:“念花意厚何以报?唯有醉倒花东西。”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二:“同荷阴阳受埏埴, 金 张 只在岸东西。”

⒋  犹四方。

汉 焦赣 《易林·讼之未济》:“避患东西,反入祸门。”
唐 杜甫 《无家别》诗:“我里百餘家,世乱各东西。”
宋 晁补之 《鱼沟怀家》诗:“生涯身事任东西,药笥书囊偶自賫。”
清 唐孙华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人生游跡过如扫,鸿爪一瞥飞东西。”

⒌  指七、八十岁。按, 东晋 南朝 时钱陌不足,以西钱七十、东钱八十为百,故 齐武帝 以为百岁难期,遂借东西钱短陌之数为喻,犹言寿如东钱之八十、西钱之七十于事亦济。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读书杂识》。

《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嶷 谓上曰:‘古来言愿陛下寿偕南山,或称万岁,此殆近貌言,如臣所怀,实愿陛下极寿百年亦足矣。’上曰:‘百年復何可得,止得东西一百,於事亦济。’”

⒍  物产于四方,约言称之为东西。古代亦以指产业。

宋 王溥 《唐会要·逃户》:“大中 二年制:‘所在逃户,见在桑田屋宇等,多是暂时东西。’”

⒎  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明 朱有燉 《豹子和尚自还俗》:“我又无甚希奇物,我又无甚好东西,他偷我箇甚的?”
《红楼梦》第三五回:“凤姐 笑道:‘这一宗东西,家常不大做;今儿 寳兄弟 提起来了,单做给他吃。’”
沙汀 《闯关》一:“感情真是一种奇怪的东西。”

⒏  特指人或动物(含爱、憎感情)。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三折:“但犯着吃黄虀者,不是好东西。”
《红楼梦》第一〇三回:“王夫人 哼道:‘糊涂东西!有紧要的事,你到底説呀!’”
老舍 《二马》第三段一:“看那个老东西的脸,老像叫人给打肿了似的!”
贺敬之 《放声歌唱》诗:“天呵!叫我怎么养活呵--这个可怜的小东西?”

如:她养的几只小东西真可爱。

总述:诗句行人相见便东西出自《送客东归》。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