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却放轻舟下急滩

诗句
却放轻舟下急滩
拼音
 què fàng qīng zhōu xià jí tān
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上平十四寒、去声十五翰
上一句
渔人抛得钓筒尽

「却放轻舟下急滩」出自:《溪夜》

积雪消来溪水宽,满楼明月碎琅玕.渔人抛得钓筒尽,却放轻舟下急滩

「却放轻舟下急滩」作者:

崔道融,江陵人。唐末诗人。以征辟为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令。累官至右补阙。后避居于闽,因号“东瓯散人”。与司空图为诗友,人称江陵才子。工绝句。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

「却放轻舟下急滩」辞典释义

◎ 却的意思

【子集下 • 卩】却·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7

【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
【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
【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
訛作㕁。

◎ 放的意思

【卯集下 • 攴】放·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古文〕匸【唐韻】【集韻】【韻會】甫妄切,音舫。【說文】逐也。【小爾雅】棄也。【書·舜典】放驩兜于崇山。【疏】放逐。【左傳·宣元年】晉放其大夫胥甲父于衞。【註】放者,受罪黜免,宥之以遠。
【書·武成】放牛于桃林之野。【疏】據我釋之,則云放。
【禮·曲禮】毋放飯。【註】去手餘飯於器中。
【左傳·昭十六年】獄之放紛。【註】放,縱也。
【論語】隱居放言。【何晏註】放,置也,不復言世務。
【孟子】如追放豚。【趙岐註】放逸之豕。
【博雅】妄也。【玉篇】散也。【增韻】肆也,捨也。【正韻】廢也。
【廣韻】分兩切【集韻】甫兩切【正韻】妃兩切,音昉。同倣。學也。【玉篇】比也。【類篇】效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疏】能放效上世之功。
【周禮·天官】食醫,凡君子之食恆放焉。【註】放,猶依也。
【孟子】放乎四海。【趙岐註】放,至也。
【集韻】分房切。方,或作放,倂船也。【前漢·禮樂志】神裴回若留放,殣冀親以肆章。【說文】从攴作放。放字原从攴作。

◎ 轻舟的意思

⒈  轻快的小船。

《国语·越语下》:“﹝ 范蠡 ﹞遂乘轻舟以浮於 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唐 李白 《早发白帝城》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许地山 《海角底孤星》:“轻舟载着一对新人在这神秘的绿阴底下经过。”

⒉  指浮桥。

唐 李商隐 《奉同诸公题河中任中丞新创河亭四韵之作》:“左右名山穷达目,东西大道锁轻舟独留巧思传千古,长与 蒲津 作胜游。”
冯浩 笺注:“《唐六典》:‘造舟为梁, 河 三, 洛 一。 蒲津 浮梁, 河 之一也。’”

◎ 下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下·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2

〔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
【說文】底也。【玉篇】後也。
賤也。
【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
【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
【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
【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與女叶。【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第·古音考】與吳同。
叶胡佐切,音賀。【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

◎ 急滩的意思

⒈  河道中水浅流急之处。

唐 崔道融 《溪夜》诗:“渔人抛得钓筒尽却放轻舟下急滩。”

总述:诗句却放轻舟下急滩出自《溪夜》。作者是唐朝诗人崔道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