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东林竹影薄
- 拼音
- dōng lín zhú yǐng báo
- 平仄
- 平平仄仄仄
- 韵脚
- 入声十药
- 上一句
- 柴荆莫浪开
- 下一句
- 腊月更须栽
「东林竹影薄」出自:《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
久客应吾道,相随独尔来。孰知江路近,频为草堂回。
鹅鸭宜长数,柴荆莫浪开。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
鹅鸭宜长数,柴荆莫浪开。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
「东林竹影薄」作者: 杜甫
「东林竹影薄」辞典释义
◎ 东林的意思
⒈ 东边的树林或竹林。
引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一:“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
唐 杜甫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卿示此诗》:“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⒉ 指 庐山 东林寺。参见“东林寺”。
引唐 张乔 《送僧鸾归蜀宁亲》诗:“高名彻西国,旧跡寄 东林。”
宋 王禹偁 《寄杭州西湖昭庆寺华社主省常上人》诗:“任夸西掖吟红药,何似 东林 种白莲。”
亦泛指僧寺。 唐 司空曙 《闲园即事寄暕公》诗:“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⒊ 指 明 末东林党。,却正以这一点倾败。”参见“东林党”。
引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公暇时,时共 攀龙 讲学, 魏广微 忌之,曰:‘此崛彊老者,‘东林’之魁渠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树‘东林’之帜。”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是,‘疾恶太严’,‘操之过急’, 汉 的清流和 明 的“东林”⒋ 指东林书院。参见“东林书院”。
引清 赵翼 《寄题同年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东林 威标榜, 邹 顾 屹山斗。”
清 黄遵宪 《己亥续怀人诗》:“寻遍 东林 南北部,一家钩党古无人。”◎ 竹的意思
【未集上 • 竹】竹·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0
【廣韻】【集韻】【韻會】張六切【正韻】之六切,音竺。【說文】冬生靑艸,象形。下垂箁箬也。【竹譜】植類之中,有物曰竹。不剛不柔,非草非木。小異空實,大同節目。【又】竹雖冬蒨,性忌殊寒。九河鮮育,五嶺實繁。【詩·衞風】綠竹猗猗。【禮·月令】日短至,則伐木取竹箭。【周禮·夏官】東南曰揚州,其利金、錫、竹箭。【史記·貨殖傳】渭川千畝竹,其人與千戸侯等。【釋名】竹曰个。【淮南子·俶眞訓】竹以水生。
又八音之一。【周禮·春官】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竹。【禮·樂記】竹聲濫,濫以立會,會以聚衆。【史記·律書註】古律用竹。【前漢·律歷志】黃帝使泠綸,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隂,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閒而吹之,以爲黃鐘之宮。【釋名】竹曰吹。吹,推也,以氣推發其聲也。又竹。【左傳註】造書于竹。又竹帛。【史記·孝文紀】請著之竹帛,宣布天下。【說文】著之竹帛謂之書。又竹花,竹實。【謝靈運·晉書】元康二年,巴西界竹生花,紫色,結實。【本草】竹花一名草華。【莊子·秋水篇】鵷雛非練實不食。【註】練實,竹實也。又竹醉日。【岳陽風土記】五月十三日謂之龍生日,可種竹,《齊民要術》所謂竹醉日也。又地名。【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史記】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前漢·地理志】孤竹在遼西令支縣。【又】沛郡有竹縣。【註】今竹邑。【又】廣漢郡屬縣有綿竹。【又】零陵郡竹山縣。【水經注】藉水東南流,與竹嶺水合。【穆天子傳】我徂黃竹。【零陵記】桂竹之野。【楊愼集】桂竹,後稱貴竹,今貴州。【福建志】南安縣有苦竹山。又官名。【唐書·百官志】司竹監掌植竹葦,供宮中百司簾篚之屬。又書名:【竹書紀年】【戴凱之·竹譜】【劉美之·續竹譜】。又姓。【廣韻】伯夷、叔齊之後,以竹爲氏。後漢有下邳相竹曾。又草名。【永嘉郡志】靑田縣有草,葉似竹,可染碧,名爲竹靑。【宛陵詩註】錦竹,草名,似竹而斑。又木名。【益部方物略】竹柏,生峨嵋山,葉繁長而籜似竹。又花藥名。【本草】石竹,瞿麥也。鹿竹、菟竹,黃精也。玉竹,葳蕤也。又菜名。【齊民要術】竹菜,生竹林下,似芹科而莖葉細,可食。【羣芳譜】淡竹葉,一名竹葉菜,嫩時可食。又果名。【桂海虞衡志】木竹,子、皮色、形狀全似大枇杷,肉甘美,秋冬閒實。又䑕名。【贊寧·筍志】竹根有䑕,大如貓,其色類竹,名竹豚,亦名稚子,杜詩所謂筍根稚子也。又魚名。【桂海虞衡志】竹魚出灕水,狀如靑魚,味似鱖。又酒名。【張協·七命】豫北竹葉。【張華詩】蒼梧竹葉淸。又【集韻】敕六切,音畜。萹竹,草名。又與屬玉之屬通,鴨也。【揚雄·蜀都賦】獨竹孤鶬。又叶職律切。【謝惠連·雪賦】雪宮建于東國,雪山峙于西域。岐昌發詠于來思,姬滿申歌于黃竹。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註】曲,區聿切。竹,職律切。◎ 影的意思
【寅集下 • 彡】影·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12
【廣韻】【集韻】【正韻】於丙切【韻會】於景切,英上聲。【廣韻】形影。【集韻】物之隂影也。【書·大禹謨】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傳】若影之隨形,響之應聲。【列子·天道篇】形動不生形而生影。【顏氏家訓】《書·大禹謨》曰:惟影響。《周禮·地官·大司徒》土圭測影,《孟子》曰圖影失形,《莊子·齊物論》云罔兩問影,如此等尤當爲光景之景。凡隂景者,因光而生,故卽謂爲景。《淮南子·天文訓》呼爲景柱。《廣雅》晷柱,挂景。是也。至晉世《葛洪·字苑》始加彡爲影,音於景反。而世閒輒治《尚書》《周禮》《莊》《孟》从葛洪字,甚爲失矣。【六書正譌】影者,光景之類合。通用景,非。毛髮藻飾之事不當从彡,今槩从影。
又漏影,刀名。【古今注】漢文帝有百鍊靑犢漏影三刀。又躡影,馬名。【博物志】躡影,秦良馬。又木名。【花木志】瀛州有木,日中視之,一葉百影。又仄影,扇名。【事物紀原】周昭王時,脩塗國獻丹鶴,以翅爲扇。一曰條融。一曰仄影。又叶倚兩切,音養。【道藏歌】解散七祖,更法無中影。七化反自然,帝一同響。【集韻】或書作。◎ 薄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薄·康熙筆画:19·部外筆画:13
【唐韻】傍各切,音泊。林薄也。【楚辭註】林草不交錯曰薄。【揚雄·甘泉賦】列新雉于林薄。【註】草叢生曰薄。
又簾也。【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史記·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爲生。【索隱曰】織蠶薄也。又厚薄。又少也。【詩·周南】薄澣我衣。又聊也。【詩·周南】薄言采之。又輕也。【前漢·董仲舒傳】愍世俗之靡薄。又嫌也。【前漢·張安世傳】薄朕忘故。又【揚子·方言】勉也。秦晉曰釗,或曰薄。故其鄙語曰薄努,猶勉努也。又【博雅】薉也。又集也。【司馬相如·上林賦】奄薄水渚。又【史記·蘇秦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又被也。【書·益稷】外薄四海。又水名。【山海經】蟲尾之山,薄水出焉。又姓。【史記·外戚世家】薄太后父,吳人,姓薄氏。又亭名。【後漢·郡國志】滎陽有薄亭。又草名。薄荷,見荷字註。又通亳。【禮·郊特牲】薄社北牖。【註】殷社。【荀子·議兵篇】湯以薄,武以鎬。又迫各切,音博。廹也。【易·說卦傳】雷風相薄。【左傳·僖二十四年】薄而觀之。又迫晚曰薄暮。又侵也。【荀子·天論篇】寒暑未薄而疾。又匹各切,音粕。【詩·齊風】載驅薄薄。【傳】疾驅聲也。又薄革切,同欂。壁柱也。【爾雅·釋宮】屋上薄謂之筄。又【唐韻古音】讀蒲。《書》序:成王旣踐奄,將遷其君於蒲姑。《左傳》《史記》作薄姑。
总述:诗句东林竹影薄出自《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