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不闻白日事

诗句
不闻白日事
拼音
 bù wén bái rì shì
平仄
仄平仄仄仄
韵脚
去声四寘
上一句
一闭黄蒿门
下一句
生气散成风

「不闻白日事」出自:《悼幼子》

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生气散成风,枯骸化为地。
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洒之北原上,不待秋风至。

「不闻白日事」作者: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后两试不第,直到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五十岁时任溧阳县尉,由于抱负不得施展,便放迹山林间,吟诗度日,以致公务多废,县令便另委他人代行职务,并把他的俸禄减去一半,不久…

「不闻白日事」辞典释义

◎ 不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不·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 闻的意思

【未集中 • 耳】闻·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8

〔古文〕䎽䎹【唐韻】【集韻】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
【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
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
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
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
【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音問。【韻會】聲所至也。【詩·小雅】聲聞于天。【書·呂】發聞惟腥。【釋文】聞,音問,又如字。
【廣韻】名達。【書·微子之命】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詩·大雅】令聞令望。【朱註】令聞,善譽也。
通作問。【前漢·匡衡傳】淑問揚乎疆外。
【韻補】叶無沿切,音近眠。【楚辭·九章】孤臣唫而抆淚兮,放子出而不還。孰能思而不隱兮,昭彭咸之所聞。還音旋。

◎ 白日的意思

⒈  太阳;阳光。

《楚辞·九辩》:“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鑠而减毁。”
汉 王粲 《登楼赋》:“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南史·苏侃传》:“青关望断,白日西斜。恬源靚雾,垄首暉霞。”
唐 韩愈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诗:“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
清 黄鷟来 《送田月枢归隐王屋》诗:“层林翳远空,白日忽西匿。”

⒉  喻指君主。

《文选·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张铣 注:“白日喻君,言放逐去君。”
唐 武元衡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之二:“崑 浪 黄河 注, 崦嵫 白日頽。”

⒊  白昼;白天。

《后汉书·吴祐传》:“今若背亲逞怒,白日杀人,赦若非义,刑若不忍,将如之何?”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三折:“我白日里就见个簸箕星。”
《西游记》第六七回:“白日里尚且难行,黑夜里怎生敢宿?”
管桦 《山谷中》:“从南方吹来的热风,就是在这夜晚也没有减低它的热度,只有压倒了青草的露水,散发出白日所没有的凉气。”

⒋  时间;光阴。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此等之儔,既不助长农工女,无有益於世,而坐食嘉穀,消费白日,毁败成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唐 白居易 《浩歌行》:“既无长绳繫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
宋 欧阳修 《送孔生再游河北》诗:“志士惜白日,高车无停轮。”
明 李贽 《续藏书·内阁辅臣·岳正》:“世间白日如过隙,谁能耐烦等尔一落笔遂三十年也。”

⒌  人世;阳间。

唐 孟郊 《悼幼子》诗:“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
唐 杜牧 《忍死留别献盐铁相公二十叔》诗:“青春辞白日幽壤作黄埃。”
宋 司马光 《祭齐国献穆大长公主文》:“遐福未终,大期奄及。去白日之昭晰,归下泉之窈冥。”

◎ 事的意思

【子集上 • 亅】事·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7

〔古文〕叓【唐韻】鉏吏切【集韻】【韻會】仕吏切,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
【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
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
【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
【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
叶詩紙切,音始。【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
叶疎語切,書上聲。【韓非子·揚權篇】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叶常御切,音樹。【易林】雖慍不去,復職內事。

总述:诗句不闻白日事出自《悼幼子》。作者是唐朝诗人孟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