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瑟瑟谷中风

诗句
瑟瑟谷中风
拼音
 sè sè gǔ zhòng fēng
平仄
仄仄仄平平
韵脚
上平一东
上一句
亭亭山上松
下一句
风声一何盛

「瑟瑟谷中风」的意思,全诗译文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瑟瑟谷中风」出自:《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瑟瑟谷中风」作者:

刘桢(?-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人。曹操为丞相,辟为椽属。也是「建安七子」之一。他的诗注重气势,不讲究辞藻,锺嵘说他的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然自陈思以下,桢称独步」(《诗品》)…

「瑟瑟谷中风」辞典释义

◎ 瑟瑟的意思

⒈  碧色宝石。

《周书·异域传下·波斯》:“﹝ 波斯国 ﹞又出白象、师子……马瑙、水晶、瑟瑟。”
《新唐书·高仙芝传》:“仙芝 为人贪,破 石,获瑟瑟十餘斛。”
《元史·仁宗纪一》:“帝曰:所寳惟贤,瑟瑟何用焉。”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外国·乌思藏》:“其官章饰,最尚瑟瑟;瑟瑟者,緑珠也。”

⒉  指碧绿色。

唐 白居易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前蜀 韦庄 《乞彩笺歌》:“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
宋 陆游 《携一尊寻春湖上》诗:“花梢已点猩猩血,水面初生瑟瑟纹。”

⒊  象声词。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宋书·乐志三》:“风瑟瑟,木搜搜,思念公子徒以忧。”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倒黏子花﹞中有细核,并嚼之瑟瑟有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夜叉国》:“母子方徊徨间,忽见布帆南动,其声瑟瑟。”
鲁迅 《彷徨·祝福》:“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

⒋  寒凉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气萧萧以瑟瑟,风颼颼而飀飀。”
唐 雍陶 《和河南白尹西池北新葺水斋招赏十二韵》:“坐中寒瑟瑟,牀下细冷冷。”
清 龚自珍 《虞美人》词:“春寒瑟瑟晚来添,玉釧微闻,应是换 吴 棉。”

⒌  萧索貌;寂寥貌。

唐 刘希夷 《捣衣篇》诗:“秋天瑟瑟夜漫漫,夜白风清玉露团。”
清 龚自珍 《后游》诗:“三日不能来,来觉情瑟瑟。”
周天石 《和南村原韵》:“瑟瑟荒郊悬落日,滔滔沧海决横流。”

⒍  形容发抖的样子。

《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媒婆﹞只剩得一件布衫,跪在地下,瑟瑟抖个不了。”
《再生缘》第十五回:“她身体很疲乏,不免瑟瑟抖叫一声。”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七:“﹝我﹞不敢把头伸出到被外,身子在被里老是瑟瑟地抖,身上头上全是汗珠。”

⒎  辽 代祈雨射柳的仪礼。前期,置百柱天棚。及期,皇帝、亲王、宰执以次行射柳仪。翼日,植柳天棚之东南,巫以酒醴、黍稗荐植柳,祝之。皇帝、皇后祭东方毕,子弟射柳。不雨,则以水沃之。见《辽史·礼志一》。参见“射柳”。

◎ 谷的意思

【酉集中 • 谷】谷·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祿切,音穀。【說文】泉出通川爲谷。从水半見,出於口。【韻會】兩山閒流水之道也。【爾雅·釋水】水注谿曰谷。【疏】謂山谷中水註入㵎谿也。【易·井卦】井谷射鮒。【註】谿谷出水,從上注下。【公羊傳·僖三年】桓公曰:無障谷。【註】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禮·祭法】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財用也。【老子·道德經】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谷水。【管子·度地篇】山之溝一有水一無水者,命曰谷水。
暘谷,日所出處。昧谷。日所入處。【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
【集韻】窮也。【詩·大雅】進退維谷。【疏】谷謂山谷,墜谷,是窮困之義。
【廣韻】養也。【老子·道德經】谷神不死。
【爾雅·釋天】東風謂之谷風。【詩·邶風】習習谷風。【詩詁】風出谷中也。【疏】谷之言穀。穀,生也。生長之風也。【前漢·王莽傳】其夕穀風迅疾。【師古曰】卽谷風。
【韻會】竹溝曰谷。【前漢·律歷志】黃帝使伶倫取竹之解谷。【註】解,脫也。谷,溝也。取竹之無谷節者,一說解谷,昆侖之北谷名也。
壑谷,窟室也。【左傳·襄三十年】鄭伯有爲窟室夜飮,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註】地室也。
人足內踝前後一寸陷中,曰然谷穴。【奇經考】隂蹻之脈,起于跟中足少陽然谷穴之後。
地名。【春秋·定十年】公會齊侯于夾谷。【杜註】卽祝其也。
郡縣名。【前漢·地理志】上谷郡,秦置。【魏書·地形志】谷陽縣,屬留郡。
山名。【山海經】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國。
姓。漢有谷永。
複姓。金有夾谷謝奴。【金·國語姓氏解】夾谷曰仝。
【廣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音欲。義與《說文》《爾雅》同。
姓。北魏有谷渾氏。
吐谷渾氏。【金壷字考】音突浴魂。
【廣韻】【集韻】【韻會】盧谷切,音鹿。【史記·匈奴傳】置左右谷蠡王。【註】谷蠡,音鹿離。
叶乞約切,音却。【史記·龜筴傳】有介之蟲,置之谿谷。收牧人民,爲之城郭。
叶魚律切,音聿。【易林】鹿畏人匿,俱入深谷。命短不長,爲虎所得。【音學五書】山谷之谷,雖有穀、欲二音,其實欲乃正音。《易》井谷,陸德明一音浴,《書》暘谷,一音欲,《左傳》南谷中,一音欲,《史記·樊噲傳》橫谷,《正義》音欲,《貨殖·傳》谷量牛馬,索隱音欲,苦縣《老子銘》書谷神作浴神是也。轉平聲則音臾,上聲則音與,去聲則音裕。今人讀谷爲穀而加山作峪,乃音裕,非。

◎ 中风的意思

⒈  麻将牌中有四张刻红色“中”字的牌,称为“红中”,又称“中风”。

《续孽海花》第四八回:“那时 金甫 正是庄家,上家发东风, 金甫 碰了;下家发中风, 金甫 又碰。”

⒉  病名。指脑血管栓塞或脑内小血管破裂等病患。

《汉书·叙传上》:“﹝ 班伯 ﹞道病中风,既至,以侍中光禄大夫养病。”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元 江浙 行省有某平章者,将之任,道间忽染中风,四肢不举,延吾乡 葛可久 治之。”

⒊  病名。指外感风邪的病患。

《难经·五十八难》:“中风之脉,阳浮而滑,阴濡而弱。”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上》:“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东观汉记·光武纪》:“十七年,帝以日食,避正殿,读图讖多,御坐廡下浅露,中风发疾,苦眩甚。”

⒋  患中风病。

《后汉书·韩棱传》:“初为郡功曹,太守 葛兴 中风,病不能听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梁子辅 年且五十,中风,右臂不举。”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长公泰 有僕妇年二十餘,中风昏眩,气奄奄如缕,至夜而絶。”

⒌  发疯,精神错乱。风,通“疯”。

清 袁枚 《新齐谐·科场》:“张 忽囈语不止,自披其颊曰:‘如此佳文而汝不知,尚忝然作房考乎!’自駡自击不止。家人以为中风,急请众房考检视之。”

总述:诗句瑟瑟谷中风出自《赠从弟》。作者是汉朝诗人刘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