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秋风明月度江来

诗句
秋风明月度江来
拼音
 qiū fēng míng yuè dù jiāng lái
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
上平十灰
上一句
复閤重楼向浦开
下一句
故人故情怀故宴

「秋风明月度江来」出自:《寒夜怀友杂体二首》

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
秋深客思纷无已,复值征鸿中夜起。
复閤重楼向浦开,秋风明月度江来
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

「秋风明月度江来」作者:

王勃(650─676),初唐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据传六岁就会作文章,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当时诸王中斗鸡之风盛行,王勃戏作《檄周王鸡…

「秋风明月度江来」辞典释义

◎ 秋风的意思

⒈  秋季的风。

汉武帝 《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 杜甫 《奉和严郑公军城早秋》:“秋风嫋嫋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

⒉  指以各种借口向别人索取财物等。参见“打秋风”。

明 沉榜 《宛署杂记·街道》:“每初僉及年终,置酒邀会,每家银三五分,则曰打网,曰秋风。”
《儒林外史》第三回:“会试举人,变作秋风之客。”

⒊  蟋蟀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蟋蟀》:“《清异録》:汉 龙驤子 名 卭,讳之,呼蛩曰秋风。”

◎ 明月的意思

⒈  光明的月亮。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刘大白 《丁宁·黄昏》:“这秘密的黄昏,一霎时吞了斜阳,又一霎时吞了明月。”

⒉  指明珠。

《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璐。”
王逸 注:“言己背被明月之珠。”
唐 李商隐 《利州江潭作》诗:“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
冯浩 笺注:“明月,珠也。”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捐明月於污瀆兮,余又何憾乎今之世。”

⒊  喻泪珠。

唐 孟郊 《连州吟》之三:“开缄白云断明月堕衣襟。”

⒋  下一个月。

《左传·昭公七年》:“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良止 以抚之。”
明 杨慎 《升庵经说·春秋左传·明月》:“齐 燕 平之月, 公孙段 卒,国人愈惧;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古书传及俗称谓曰明年、明日则有之矣,明月仅见此耳。”

◎ 度的意思

【寅集下 • 广】度·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6

〔古文〕㡯【唐韻】【集韻】【韻會】徒故仍。【正韻】獨故切,音渡。【說文】法制也。从又,省聲。【徐曰】又,手也。布指知尺,舒肱知尋,故从手。【書·舜典】同律度量衡。【傳】度,丈尺也。【前漢·律歷志】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本起於黃鐘之長,以子穀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鐘之長,一爲一分,十分爲寸,十寸爲尺,十尺爲丈,十丈爲引,而五度審矣。
躔度。【書·堯典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禮·樂記】百度得數而有常。【註】百度,百刻也。言日月晝夜不失正也。
殳也。【周禮·地官·司市】胥執鞭度。【註】度,殳也。【疏】因刻丈尺,則爲度。
法度。【易·節卦】節以制度。【禮·仲尼燕居】制度在禮。
度量。【前漢·高帝紀】常有大度。
風度。【唐書·張九齡傳】風度能若九齡乎。
初度。【屈原·離騷】皇覽揆予於初度。【註】初生年時也。
姓。【廣韻】出後漢荆州刺史度尚。
縣度,山名。【前漢·西域傳】縣度,石山也。谿谷不通,以繩相引而度。
古度,樹名。【左思·吳都賦】松梓古度。
【玉篇】與渡通。過也。【前漢·賈誼傳】猶度江河亡維楫。
【廣韻】徒落切,音鐸。【爾雅·釋詁】謀也。【詩·小雅】周爰咨度。【左傳·襄四年】咨親爲詢,咨禮爲度。
【諡法】心能制義曰度。
投土於版也。【詩·大雅】度之薨薨。【箋】度,猶投也。
度支,官名。【唐書·百官志】度支掌天下租賦物產豐約之宜,水陸道途之利,歲計所出,而支調之。

◎ 江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江·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3

【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
【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松江爲三。【前漢·地理志註】三江,謂北江、中江、南江。
九江,在荆州。【書·禹貢】九江孔殷。【正義】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爲江。
州名。春秋時爲吳楚地,秦爲九江郡,晉爲潯陽郡,卽古江州。【地理通釋】漢九江郡,本在江北,而今所謂江州者,實武昌郡之柴桑縣。後以江北之潯陽幷柴桑而立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以故江南得有潯陽之名。後又因潯陽而攺爲江州,實非古江州地也。
姓。本伯益之後,爵封于江,後以國爲氏。
星名。【史記·天官書】天潢旁江星。江星動,人涉水。
帝江,神鳥。出天山,識歌舞。見【山海經】。
【韻補】叶古紅切,音公。【楚辭·九章】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今滇語呼江爲公。
名江魚爲公魚。

◎ 来的意思

【子集中 • 人】来·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6

〔古文〕徠【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才切,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
玄孫之子曰來孫。
麥名。【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䅘。
呼也。【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
姓。
【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
叶鄰奚切,音離。【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
叶郞狄切,音力。【詩·小雅】東人之子,職勞不來。叶下服。【大雅】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叶落蓋切,音賴。【屈原·離騷】因氣變而遂會舉兮,忽神奔而鬼怪。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叶良置切,音利。【荀子·賦篇】一往一來,結尾以爲事。

总述:诗句秋风明月度江来出自《寒夜怀友杂体二首》。作者是唐朝诗人王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