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明珠为日红亭亭

诗句
明珠为日红亭亭
拼音
 míng zhū wèi rì hóng tíng tíng
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
下平九青
上一句
愿赐一言释名妄
下一句
水银为河玉为星

「明珠为日红亭亭」出自:《倚瑟行》

金舆传惊灞浐水,龙旗参天行殿巍。左文皇帝右慎姬,
北面侍臣张释之。因高知处邯郸道,寿陵已见生秋草。
万世何人不此归,一言出口堪生老。高歌倚瑟流清悲,
徐乐哀生知为谁。臣惊欢叹不可放,愿赐一言释名妄。
明珠为日红亭亭,水银为河玉为星。泉宫一闭秦国丧,
牧童弄火骊山上。与世无情在速贫,弃尸于野由斯葬。
生死茫茫不可知,视不一姓君莫悲。始皇有训二世哲,
君独何人至于斯。灞陵一代无发毁,俭风本是张廷尉。

「明珠为日红亭亭」作者:

【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下来的数量不多,总共约有七十余首。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其余属于《杂歌谣辞》和《杂曲歌辞》。《鼓角横吹曲》是北方民族用鼓和角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其歌词的作者主要是东晋以后北方的鲜卑族…

「明珠为日红亭亭」辞典释义

◎ 明珠的意思

⒈  光泽晶莹的珍珠。

汉 班固 《白虎通·封禅》:“江出大贝,海出明珠。”
《新唐书·薛收传》:“明珠兼乘,未若一言。”
鲁迅 《花边文学·<如此广州>读后感》:“汉 求明珠, 吴 征大象,中原人历来总到 广东 去刮宝贝。”

⒉  比喻忠良的人。

《楚辞·刘向<九叹·忧苦>》:“伤明珠之赴泥兮,鱼眼璣之坚藏。”
王逸 注:“言忠良弃捐,谗佞珍用也。”

⒊  比喻可宝贵的事物。

唐 韩愈 《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诗:“遗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驪目。”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汀 诗九十六字。”
此谓 卢汀 诗字字似明珠。 朱德 《和董老过春节诗》:“座中邀远客,杯下吐明珠。”
马南邨 《燕山夜话·三七山漆和田漆》:“最近我对于三七感到特别的兴趣。它出产于 云南 等地,可以算是中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⒋  道教谓眼睛。

《黄庭内景经·天中》:“眉号华盖覆明珠。”
梁丘子 注:“明珠,目也。”

◎ 为的意思

【巳集中 • 爪】为·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古文〕【唐韻】薳支切【集韻】于嬀切,音潙。【說文】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爾雅·釋言】作,造,爲也。【書·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爲。【洪範】有猷有爲有守。
治也。【晉語】疾不可爲也。【註】爲,治也。
使也。【魯語】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註】爲,猶使也。
語詞。【前漢·武帝紀】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爲。
姓。【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南郡太守爲昆。【韻會】魯昭公子公爲之後。
【廣韻】【集韻】【韻會】于僞切,音䧦。【廣韻】助也。【增韻】所以也,緣也,被也,護也,與也。【書·咸有一德】臣爲上爲德,爲下爲民。【釋文】爲上爲下之爲,于僞反。徐云:四爲字皆于僞反。
【多士】惟我下民秉爲。【詩·大雅】福祿來爲。【箋】爲,猶助也。【釋文】于僞反,協句如字。
叶吾何切,音莪。【詩·王風】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尙無爲。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尙寐無吪。

◎ 日的意思

【辰集上 • 日】日·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
【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爲一日。
【禮·曲禮】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
【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註】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左傳·文七年】日衞不睦。【註】日,往日也。
【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註】皆典歷數者。
【史記·日者傳註】卜筮占時日,通名日者。
【集韻】而力切,音眲。義同。
【韻補】叶而至切。【李嵩·述志賦】審機動之至微,思遺餐而忘寐。表略韻於納素,託精誠於白日。【類篇】唐武后作。

◎ 红的意思

【未集中 • 糸】红·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3

【廣韻】戸公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音洪。【說文】帛赤白色。【釋名】紅,絳也。白色之似絳者。【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疏】紅,南方閒色。
地名。【左傳·昭八年】大蒐于紅。【註】紅,魯地。
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集韻】沽紅切【正韻】古紅切,音公。與功通。【史記·文帝紀】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註】服虔曰:當言大功、小功。
與工通。【前漢·酈食其傳】紅女下機。【註】師古曰:紅,讀曰工。
【集韻】古巷切,音降。絳或作紅。【前漢·外戚恩澤侯表】孝平二十二人,有紅侯。【註】師古曰:疑紅字當爲絳。劉攽曰:今有紅縣,音降。紅亦有降音。

◎ 亭亭的意思

⒈  高耸貌。

《文选·张衡<西京赋>》:“干云雾而上达,状亭亭以苕苕。”
薛综 注:“亭亭、苕苕,高貌也。”
晋 傅玄 《短歌行》:“长安 高城,层楼亭亭。”
宋 苏轼 《虎跑泉》诗:“亭亭石塔东峯上,此老初来百神仰。”
清 龚自珍 《戒将归文》:“造亭亭之高宫兮,接玉女於云涯。”

⒉  直立貌;独立貌。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唐 温庭筠 《夜宴谣》:“亭亭蜡泪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寒。”
宋 欧阳修 《鹭鸶》诗:“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朱自清 《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⒊  遥远貌;长久貌。

《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復明。”
李善 注:“亭亭,远貌。一云将至之意。”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八:“冉冉星气流,亭亭復一纪。”
唐 韦应物 《发广陵留上家兄兼寄上长沙》诗:“漾漾动行舫亭亭远相望。”
宋 司马光 《宫漏谣》:“铜壶银箭夜何长,杳杳亭亭未遽央。”

⒋  高洁貌。

汉 蔡邕 《释诲》:“和液畅兮神气寧,情志泊兮心亭亭,嗜欲息兮无由生。”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气庄志定欬肃肃,笔冲墨粹神亭亭。”

⒌  高贵或威严貌。

唐 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唐 牛僧孺 《岑顺》:“亭亭天威,风驱连激,一阵而胜,明公以为何如?”

⒍  明亮美好貌。

南朝 梁 沉约 《丽人赋》:“亭亭似月,嬿婉如春。”
唐 鲍溶 《倚瑟行》:“明珠为日红亭亭水银为河玉为星。”
宋 苏辙 《中秋夜》诗之三:“欲见初容烛,将升尚有星。渐高围渐小,云外转亭亭。”

总述:诗句明珠为日红亭亭出自《倚瑟行》。作者是唐朝诗人鲍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