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谁家捣练风凄凄

诗句
谁家捣练风凄凄
拼音
 shuí jiā dǎo liàn fēng qī qī
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
上平八齐
上一句
客子入门月皎皎
下一句
南渡桂水阙舟楫

「谁家捣练风凄凄」出自:《暮归》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客子入门月皎皎,
谁家捣练风凄凄。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谁家捣练风凄凄」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

「谁家捣练风凄凄」辞典释义

◎ 谁家的意思

⒈  何家,哪一家。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歛魂魄无贤愚。”
《水浒传》第二八回:“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问那人道:‘你是谁家伴当?怎地只顾将酒食来请我?’”
《儒林外史》第二回:“王举人 道:‘去年在谁家作馆?’”

⒉  谁,何人。

唐 张鷟 《游仙窟》:“十娘 咏曰:‘眼心俱忆念,心眼共追寻;谁家解事眼,副着可怜心?’”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他题的名姓儿别,语话儿差,空着我担个没来由牵掛,这不识羞的汉子你是谁家?”
孙犁 《澹定集·致铁凝信(三)》:“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列有对照表(即真人与书中人),也没有听说有谁家向作者提出抗议,或是起诉。”

⒊  何处。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 城。”
宋 张元干 《石州慢》词:“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贪和你书生打话,畅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谁家。”

⒋  怎样。

唐 王建 《寄刘蕡问疾》诗:“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
宋 张炎 《数花风·别义兴诸友》词:“好游人老,秋鬢芦花共色。征衣犹恋去年客。古道依然黄叶,谁家萧瑟!”

⒌  怎能。

唐 韩愈 《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诗:“归来身已病相见眼还明更遣将诗酒谁家逐后生。”
宋 吴文英 《瑞龙吟·送梅津》词:“西湖 到日,重见梅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驄嘶漏。”

⒍  为什么。

宋 苏轼 《秋兴》诗之一:“野鸟游鱼信往还,此身同寄水云间。谁家晚吹残红叶,一夜归心满旧山。”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双井 先春採茶, 孤山 带月锄花,童子谁家,贪看 西湖,懒诵《南华》。”

⒎  甚么。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生:适来听得一派乐声,不知谁家调弄?众:《烛影摇红》。”
钱南扬 校注:“谁家调弄,犹云‘甚么曲调’。”
宋 张炎 《台城路·抵吴书寄旧友》词:“雁拂沙黄,天垂海白,野艇谁家分晓?”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⒏  甚么东西。参见 张相 《诗词曲语词汇释·谁家》。

唐 杜甫 《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云]谁家一个黄口孺子,焉敢駡我?”

◎ 捣的意思

【卯集中 • 手】捣·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10

【韻會】覩老切【正韻】都皓切,同擣。詳擣字註。

◎ 练的意思

【未集中 • 糸】练·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9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郞甸切,音鍊。【說文】湅繒也。【玉篇】煮漚也。【釋名】練,爛也,煮使委爛也。【急就篇註】練者,煮縑而熟之也。【周禮·天官·染人】凡染,春暴練。【註】暴練,練其素而暴之。
小祥服也。【禮·檀弓】練而慨然。
練練衣,黃裏縓緣。【疏】小祥而著練冠練中衣,故曰練也。練衣者,以練爲中衣。
練。【禮·月令】天子乃命將帥,選士厲兵,練桀俊。【戰國策】練以爲揣摩。
選也。【前漢·禮樂志】練時日。
閱歷也。【前漢·韋賢傳】昔靡不練。【註】練猶閱歷之。
姓。【廣韻】何氏姓苑云:南康人。
通作湅。【周禮·冬官考工記·㡛氏】湅絲涗水。

◎ 风的意思

【戌集下 • 風】风·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0

〔古文〕凬飌檒【唐韻】方戎切【集韻】方馮切【正韻】方中切,音楓。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泰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註】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
【玉篇】散也。【易·繫辭】風以散之。
趨風,疾如風也。【左傳·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玉篇】敎也。【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說命】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註】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詩·關雎序】風之始也。【箋】風是諸侯政敎也。
風俗。【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疾名。【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註】末,四肢也。風爲緩急。
【廣韻】佚也。【書·費誓】馬牛其風。【傳】馬牛風佚。【疏】僖四年《左傳》云: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防風,國名。今湖州武康縣。
地名。寧風,齊地,見【左傳】。右扶風,見【漢書】。
官名。【前漢·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爲右扶風。
鳥名。【詩·秦風】鴥彼晨風。【爾雅·釋鳥】晨風,鸇。【疏】晨風,一名鸇,摯鳥也。郭云:鷂屬。
【晉書·輿服志】相風中道。【正字通】晉制,車駕出,相風居前。刻烏於竿上,名相風。
【述征記】長安南有臺,高十仞,立相風銅烏,遇風輒動。
草名。【西京雜記】懷風,苜蓿別名。一名光風。
姓。黃帝臣風后。
風胡,見【越絕書】。
【神異經】西方有披髮東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風。
【廣韻】方鳳切,音諷。【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箋】風化。風刺,皆謂譬諭,不直言也。【釋文】下以風之。風,福鳳反。【註】風刺同。
叶分房切,音方。【楚辭·惜誓】涉丹水而馳騁兮,右大夏之遺風。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叶甫煩切,音蕃。【王粲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潛鱗在淵,歸鴈載軒。
叶閭承切。【後漢·馮衍顯志賦】摛道德之光輝兮,匡衰世之渺風。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叶孚金切,音分。【詩·邶風】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大雅】吉甫作頌,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楚辭·九章】乗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臯,邸余車兮方林。【釋名】兗豫幷冀,橫口含脣言之,讀若分。靑徐,踧口開脣推氣言之,讀若方。風,放也,氣放散也。【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正韻】一東收風,十二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說文】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趙古則曰】凡物露風則生蟲,故風从虫,凡諧聲。

◎ 凄凄的意思

⒈  悲伤貌;凄凉貌。

《关尹子·三极》:“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悽悽然。”
南朝 宋 谢灵运 《道路忆山中》诗:“悽悽《明月》吹,惻惻《广陵散》。”
唐 欧阳詹 《怀忠赋》:“思悽悽而填臆,泪淫淫以盈目。”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休文 腰瘦,问飞鸿何方逗留?料空林秋叶悽悽,恨池塘青草悠悠。”
清 顾炎武 《岁暮》诗:“良友日零落,悽悽独无伴。”

⒉  饥病貌。

《后汉书·申屠嘉传赞》:“悽悽硕人,陵阿穷退。”
李贤 注:“悽悽,飢病貌也。”

⒊  不遑宁处貌。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昔 仲尼 资大圣之才……悽悽焉,遑遑焉,欲屈己以存道,贬身以救世。”
1. 云兴起貌。 《汉书·食货志上》:“其《诗》曰:‘有渰凄凄,兴云祁祁。’”
颜师古 注:“凄凄,云起貌也。”
宋 苏轼 《试笔》诗:“入我病风手,玄云渰凄凄。”

⒋  寒凉貌。

《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鷄鸣喈喈。”
晋 潘岳 《寡妇赋》:“夜漫漫以悠悠兮,寒凄凄以凛凛。”
唐 韩偓 《寄远》诗:“孤灯亭亭公署寒微霜凄凄客衣单。”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宿滦河》词:“玉绳斜转疑清晓,凄凄白月 渔阳 道。”
亦指凉风。 《诗·小雅·四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毛 传:“凄凄,凉风也。”

⒌  悲伤貌。

南朝 梁 范缜 《拟<招隐士>》:“岁晏兮忧未开,草虫鸣兮凄凄。”
唐 长孙佐辅 《关山月》诗:“凄凄还切切,戍客多离别。”
清 吴甡 《湘妃竹》诗:“遗恨满江湄,凄凄忆别离。”

⒍  水下滴貌;水流貌。

《楚辞·九章·悲回风》:“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王逸 注:“凄凄,流貌。”
唐 拾得 《诗》之五二:“松拂磐陀石,甘泉涌凄凄。”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廷谳》:“説起痛伤悲,这一派忠寃谁洗,恨天閽釜隔泪凄凄。”

⒎  沾湿貌。

《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状皃崯崯兮峨峨,凄凄兮漇漇。”
王逸 注:“凄凄,衣毛若濡也。”
唐 刘复 《春雨》诗:“如烟飞漠漠,似露溼凄凄。”

⒏  草木盛貌。

唐 罗隐 《谒文宣王庙》诗:“晚来乘兴謁先师,松柏凄凄人不知。”
宋 王安石 《送吴叔开南征》诗:“春草凄凄緑,江枫湛湛清。”

⒐  象声词。

《吕氏春秋·古乐》:“其音若熙熙凄凄鏘鏘, 帝顓頊 好其音,乃令 飞龙 作效八风之音。”
1. 寒凉。 晋 陶潜 《己酉岁九月九日》诗:“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唐 杜甫 《暮归》诗:“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宋 曾巩 《九月九日》诗:“凄凄风露滋,靡靡尘靄屏。”
清 姚燮 《卖菜妇》诗:“娘胸贴儿当儿衣,娘背风凄凄。但愿儿暖儿弗哭,儿哭剜娘肉。”

⒑  悲伤,凄惨。

古乐府《皑如山上雪》:“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须啼。”
宋 王安石 《勿去草》诗:“触目凄凄无故人,惟有芳草随车轮。”
冰心 《寄小读者》二六:“夜已深,楼上主人促眠。窗外雨仍不止。异乡的虫声在凄凄的叫着。”

⒒  萋萋。茂盛貌。

唐 无名氏 《甘棠灵会录》:“春草凄凄春水緑,野棠开尽飘香玉。”
《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风亭弊陋,惟存荒草緑凄凄;月树崩摧,四面野花红拂拂。”

总述:诗句谁家捣练风凄凄出自《暮归》。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