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孤灯亭亭公署寒

诗句
孤灯亭亭公署寒
拼音
 gū dēng tíng tíng gōng shǔ hán
平仄
平平平平平仄平
韵脚
上平十四寒
上一句
梧桐叶落敲井阑
下一句
微霜凄凄客衣单

「孤灯亭亭公署寒」出自:《寄远(在岐日作)》

眉如半月云如鬟,梧桐叶落敲井阑。孤灯亭亭公署寒
微霜凄凄客衣单。想美人兮云一端,梦魂悠悠关山难。
空房展转怀悲酸,铜壶漏尽闻金鸾。

「孤灯亭亭公署寒」作者:

韩偓(844─914以后),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十岁能诗,曾得其姨夫李商隐赞许,称其「皱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始佐河中幕府,累迁左谏议大夫。天复元年(901),为翰…

「孤灯亭亭公署寒」辞典释义

◎ 孤灯的意思

⒈  孤单的灯。多喻孤单寂寞。

南朝 宋 谢惠连 《秋怀》诗:“寒商动清闺,孤灯暖幽幔。耿介繁虑积,展转长宵半。”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宋 陆游 《山寺》诗:“古佛负墙尘漠漠,孤灯照殿雨昏昏。”
明 范受益 王錂 《寻亲记·相逢》:“不眠愁对孤灯照,谁与我伴寂寥。”
吕剧《李二嫂改嫁》第三场:“李二嫂 眼含泪关上房门,对孤灯想往事暗暗伤心。”

◎ 亭亭的意思

⒈  高耸貌。

《文选·张衡<西京赋>》:“干云雾而上达,状亭亭以苕苕。”
薛综 注:“亭亭、苕苕,高貌也。”
晋 傅玄 《短歌行》:“长安 高城,层楼亭亭。”
宋 苏轼 《虎跑泉》诗:“亭亭石塔东峯上,此老初来百神仰。”
清 龚自珍 《戒将归文》:“造亭亭之高宫兮,接玉女於云涯。”

⒉  直立貌;独立貌。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唐 温庭筠 《夜宴谣》:“亭亭蜡泪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寒。”
宋 欧阳修 《鹭鸶》诗:“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朱自清 《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⒊  遥远貌;长久貌。

《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復明。”
李善 注:“亭亭,远貌。一云将至之意。”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八:“冉冉星气流,亭亭復一纪。”
唐 韦应物 《发广陵留上家兄兼寄上长沙》诗:“漾漾动行舫亭亭远相望。”
宋 司马光 《宫漏谣》:“铜壶银箭夜何长,杳杳亭亭未遽央。”

⒋  高洁貌。

汉 蔡邕 《释诲》:“和液畅兮神气寧,情志泊兮心亭亭,嗜欲息兮无由生。”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气庄志定欬肃肃,笔冲墨粹神亭亭。”

⒌  高贵或威严貌。

唐 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唐 牛僧孺 《岑顺》:“亭亭天威,风驱连激,一阵而胜,明公以为何如?”

⒍  明亮美好貌。

南朝 梁 沉约 《丽人赋》:“亭亭似月,嬿婉如春。”
唐 鲍溶 《倚瑟行》:“明珠为日红亭亭水银为河玉为星。”
宋 苏辙 《中秋夜》诗之三:“欲见初容烛,将升尚有星。渐高围渐小,云外转亭亭。”

◎ 公署的意思

⒈  古代官员办公的处所。后多以称公务员等办公的处所。

唐 韩偓 《寄远》诗:“孤竹亭亭公署寒,微霜凄凄客衣单。”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忽一日,杂役兵士於公署壁题之曰:‘无了期,无了期!营基纔了又仓基!’”
《清史稿·礼志五》:“﹝ 嘉庆 ﹞十年,帝……復以祭器乖误,革 盛京 礼部侍郎 世臣 职。因諭‘ 丰 沛 旧都,大臣不应忘却’。下其諭各公署,其重祀如此。”
沈从文 《失业》:“那县公署传达会打官腔说你‘延误公事’。”

◎ 寒的意思

【寅集上 • 宀】寒·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9

〔古文〕【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音韓。【說文】東也。本作。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
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
【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
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
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
姓。漢博士寒朗。
叶胡田切,音賢。【楚辭·天問】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叶側鄰切,音眞。【歐陽修·答韓子華詩】俊乂沈下位,惡去善乃伸。家至與戸到,飽饑而衣寒。

总述:诗句孤灯亭亭公署寒出自《寄远(在岐日作)》。作者是唐朝诗人韩偓。

(0)